独一无二的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以4150万港元创下了清朝瓷器拍卖最高价纪录的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昨天由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博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永久收藏展出。 本报曾率先报道了这一文物回归盛事。 这尊宝瓶究竟珍贵在哪里?记者今天上午采访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教授。他的回答十分专业:作为20年来上海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大的单项赠品,这件粉彩瓶代表了清代粉彩制作的最高水平。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到了清代康熙末年,官窑匠师使用一种含砷的粉末和五彩彩料的融合,将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给人粉润柔和之感。这只橄榄瓶产生于粉彩瓷器的烧制水平达到鼎盛的雍正年间,胎体洁净、釉色滋润,图案精美,是精品中的精品。而且在雍正官窑烧造的粉彩瓷器中,瓶类作品十分稀少,尤其是象征“长寿”“多福”的八桃二蝠图案,更是绝少绘于橄榄瓶身。所以说,这只宝瓶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粉彩蝠桃图案的橄榄瓶,因而也显得弥足珍贵。 为上海博物馆获得如此宝物而兴奋异常的汪庆正教授说:“虽然知道这不是梦,但我还是觉得像在做梦一样。”据他推测,这尊宝瓶很有可能是被八国联军从清宫掠走,从而流落海外的。 去年9月,上海博物馆接到了张永珍博士意欲捐赠宝瓶的电话,专家们欣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去年的10月28日下午,汪庆正教授代表上海博物馆,赶到张永珍博士的居所,取到了宝瓶,并于当天晚上10点把它带回了上海。“我真难以想象,价值540万美金的珍宝这么顺利就被取回来了,张女士甚至没有问我要收条。”他告诉记者。 在上海博物馆底楼展厅中,记者看到了这件稀世奇珍:乳白色的瓶身泛着幽幽的荧光,呈现出极为柔美的流畅曲线;瓶子表面的蝙蝠与桃子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欲滴,呈现出一种立体的形状。为了能让观众们尽早欣赏到这举世无双的粉彩珍品,上海博物馆决定,将于2月15日至2月22日举办特别观摩活动。展出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张永珍博士将亲自来到现场举行签名赠书活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