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钧窑瓷器的发展和传承
2015-02-07 22:18:28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我国瓷器的故乡,瓷器历史源远流长,china一词即有瓷器之意,从3000多年前的商、周的原始青瓷起,经秦、汉、南北朝到唐代得到飞速发展。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创烧成功窑变铜红釉——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窑变效果将瓷器由青白二色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成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之首。北宋徽宗时(1101-1125)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并在禹州市设置官窑,烧制宫廷用瓷,每年钦定生产三十六件,禁止民间收藏,因官窑地处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故窑名“钧窑”,瓷器名为“钧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谷牧、余秋里、姚依林、乔石、张爱萍、万里、李鹏等多次把钧瓷选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有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园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有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40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宋“靖康之变”(1126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10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唯艰。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钧瓷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55年,钧瓷又在它的故乡——禹州市神垕镇得到恢复。1977年后,钧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销盛况空前。目前钧瓷产品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了“钧不过尺”等界限 ,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国际奥委会、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外交部等先后收藏钧瓷作品,钧瓷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亚、欧、美、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先后在日本,香港举办了展览会,引起极大轰动,1997香港回归,钧瓷作品----1.997米高的“豫象送宝”作为9600万河南人民的礼品送往香港,1999年3月,11件钧瓷珍品被选为李鹏委员长出访欧亚六国的礼品,1999年8 月,钧瓷产品“玉龙腾飞”参展“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1999年4月8日,国家邮政局在禹州市举办了“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千年钧瓷被选入国家名片中,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成为不可缺少的收藏佳品。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