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时期青花瓷的工艺特点
2014-11-27 14:20:30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清同治(1862—1874)时期,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政,清政府的颓势难以挽回。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更趋萎缩,虽然在同治五年(1866)时重建官窑,但生产工艺低下,产品质量粗劣。传世品中官窑青花的数量超过了咸丰产品。
清同治(1862—1874)时期,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政,清政府的颓势难以挽回。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更趋萎缩,虽然在同治五年(1866)时重建官窑,但生产工艺低下,产品质量粗劣。传世品中官窑青花的数量超过了咸丰产品。
胎釉:官窑器的胎体较为洁白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也有的较为轻薄。官窑器釉色以粉白居多,少数泛青。民窑器则淡青或淡灰,釉层比较稀薄,透明度较差。其色调较为复杂,有青灰色、青褐色、青紫色甚至青黑色,浓重或浅淡均有,青花都有飘浮感。
器型:在造型上多承袭传统,有的从规格到纹饰都雷同于前朝。此外,官窑青花瓷器中还有许多题“体和殿制”款的器物,这是专为慈禧烧制的专用瓷,质量精致,并且数量较多,饰有云龙、梅竹、兰菊、水仙、葡萄等纹饰。官窑器中另有如缠枝莲赏瓶、竹石芭蕉玉壶春花瓶、缠枝莲纹盘、岁寒三友图盘等都十分精美,远胜于咸丰官窑。民窑器多造型粗壮,瓶的颈部和颈部都较粗,罐的底足变大。民窑器以日用器皿及婚嫁瓷为多。
纹饰:纹饰风格图案化,笔触较为呆滞拘谨。内容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突出的是较多采用荣华富贵、吉祥如意等寓意的内容,如“马上封侯”、“状元及第”、“五福捧寿”、“八仙庆寿”等。此外,有用白描青花技法绘成的纹饰,勾勒线条较粗。青花勾连喜字纹在瓶、罐、茶壶、盘上均可见到,“喜”字已逐渐变大。
款识:官窑器以楷款为主,款识有“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或“同治年制”四字两行竖式排行,字体工整,布局严谨。还有署“体和殿制”款的,是慈禧太后的专用瓷器,所写篆书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民窑器多用红彩印章式篆书款,字体均草率,欠工整。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