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钧瓷名天下:万紫千红总相宜
钧窑玫瑰紫鼓钉洗,高6.1cm、口径16.3cm、造型仿青铜式样,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云头足、口沿下近底各环鼓钉一周,其下凸起弦纹一周、通体满釉、外为天蓝、玫瑰紫相交融的窑变釉,口沿和器里为天蓝色釉。
钧窑玫瑰紫鼓钉洗,高6.1cm、口径16.3cm、造型仿青铜式样,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云头足、口沿下近底各环鼓钉一周,其下凸起弦纹一周、通体满釉、外为天蓝、玫瑰紫相交融的窑变釉,口沿和器里为天蓝色釉。
钧窑,是北宋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今窑址在河南省禹州八卦洞,此窑址是宋钧窑的官窑址。它延续了唐代的工艺,利用铁铜呈色剂的不同特点烧出的色彩有:蓝红相间并带有紫斑的、纯天青及月白等多种釉色;以乳白带青为基本色调然而产生出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另一特点是在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名窑奇品;它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艳丽名闻天下;其在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并有玫瑰紫、海棠红、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说到钧瓷,我国很多窑口对之情有独钟,不断发扬光大,乃至钧瓷技艺兴盛不衰,烧出了很多质高形美、釉色美艳、造型独特的艺术珍品,如宜兴的紫砂、石湾的陶塑、铜官窑的绿色釉陶、德化窑的瓷雕……
我国的瓷器生产源远流长,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窑口装烧和施釉工艺的差别,各具其时代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在釉彩上的色彩变化,品种如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等。不同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已代表的釉彩品种。宋、金时期,钧瓷的胎质呈灰色细腻坚密,扣之声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般之声;其造型极其端庄,窑变美妙、色彩夺目、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商周时期有了原始青瓷,到了唐代制瓷业更加繁荣昌盛,盛产一种以黑褐釉为主体,局部褐蓝白色斑的“花釉瓷”,被视为钧瓷的前身,称为“唐钧”。
北宋初年,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手工业及其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瓷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了独特的钧瓷风格,烧造出窑变蓝色乳光釉、铜红釉。打破瓷器单一颜色,改写瓷器的色彩魅力,受到世人青睐。
到了北宋末年徽宗时期,钧瓷受到宫廷的重视,把“钧台钧窑”即八卦洞窑垄断为“官窑”。改为官窑后,所烧瓷器,统一按照宫廷设计,由于宫廷以豪华奢侈为尚,选料严格,不计成本,工艺要求更高,并且召集民间能工巧匠,精工制作、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五彩齐放、荧光玉润、变化神奇,从而使钧瓷独登青云,到了金、元吋期,钧窑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所烧钧瓷禁止在民间流传,开窑都由官府派职官把关监选,合格者当选,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深埋,此举使钧瓷的声望更高,其影响遍及河南、河北、山西、蒙古等地,在我国北方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钧窑系。
到了明、清时期,钧窑的风格直接影响到南方,出现了仿钧的热潮,如广东佛山的“广钧”、宜兴的“宜钧”、景德镇的“宝石红”“卢钧”等,以及受到钧瓷影响而创造的各种高温色釉瓷、钧瓷的窑变工艺及其二液分相的釉成结构与其它瓷器截然不同,其胎骨和釉料全部采用禹州特产的孔雀岩、虎皮绿、阴阳石、玛瑙石、豆腐石等名贵矿物,经夏日暴晒、秋雨浸润、寒风冰冻、春暖软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陈腐,再用干净的河水制釉,成色绚丽、美轮美奂、意境深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