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昔日皇宫御用瓷 今日艺术品焦点
一件藏品之所以有价值,并不仅仅是因为藏品本身的制作原料昂贵或者制造藏品产生的费用高昂,更重要的是藏品的附属价值,一件藏品本身凝聚的历史、文化才是最具价值的真正原因。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的此款珐琅彩仕女花绘纹海棠口大盘就像是一朵开放在艺术长廊里永不凋谢的奇葩,它从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的地位。它的高贵血统,不管在哪儿,都自然而然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它不仅凝聚了清朝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更是象征了中国瓷器发展的繁荣。
此件藏品高4.5cm,口径46.1cm,底径33cm。该盘是日本民治时期《1868年-1911年》由宫廷烧造的,俗称七宝烧,采用珍珠底上釉。间以金彩相隔海棠型,平底,下呈椭圆形足,口沿施一周金彩。外圆绘花卉,杂而不乱,内圆绘歌舞伎,珐琅彩填色。歌舞伎游春图栩栩如生,色彩斑斓夺目,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形制较大,胎体厚重,颜色绚丽夺目,纹样生动活泼,潇洒自然,线条舒展柔美。精美之器,隶属官窑,传世甚少,值得珍藏。
很多年来,珐琅彩一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宠儿,珐琅彩瓷器为什么会如此受青睐呢?这主要是由于珐琅彩的产生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珐琅彩瓷器的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珐琅彩的原料及其绘制方法丰富了中国彩瓷艺术的表现形式,珐琅彩瓷器的形制和纹样构图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珐琅彩瓷器特殊的生产过程决定了了它的出产量少,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存世量就更少了,因此珐琅彩的市场流通量极低。
珐琅彩如此受欢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珐琅彩是所有瓷器中出身最高贵的瓷品。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珐琅彩瓷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民间一般只闻其名却未见其物。在中国历史上,珐琅彩瓷仅见于康、雍、乾三朝,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而且产量极少。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制,唯有珐琅彩瓷器作为皇室御赏器,在宫中专制。烧制原材料都是从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最洁白细腻之瓷胎,再送往宫中造办处,由如意馆宫廷画师(而非工匠)再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所以,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珐琅彩成为当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瓷,因为这种尊贵的身份,至今每一次在拍卖会上出现,都是众人目光的焦点。
珐琅彩的精美不仅局限在国内,在国外同样享有很高的赞誉,备受外国朋友的追捧,因此当时有大量的珐琅彩瓷出口国外,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做工精细,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此件珐琅彩仕女花绘纹海棠口大盘据藏家介绍也为当时出口自日本的珐琅彩瓷,后流转自泰国,今回流至中国。
珐琅彩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专供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是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亲自指点,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查阅近二十年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的珐琅彩瓷器成交记录,康熙珐琅彩的数量相较于雍正时期要多,价格从100多万到800多万港币不等,价格稍低的都是较早期拍卖的,近几年的价格大都在七八百万港币左右。
珐琅彩最初由西洋传教士引进,是清代内府造办处绘施于铜、瓷及玻璃胎器的加彩技艺,而造办处御制瓷胎画珐琅器产量极少,传世品多集中在北京和台北两故宫博物院。著名收藏家王刚老师就给予了珐琅彩瓷极高的评价“有时候你真觉得珐琅彩是瓷器行列中的一个贵妇,甚至是一个皇后,因为它的确很高贵又很华丽。”这是对珐琅彩瓷极高的评价。在收藏界、拍卖界珐琅彩瓷器是很多收藏家的关注对象,价格也一直处于上涨趋势。
近10年来,清代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蝠桃纹大盘”以1520万港元成交;同一场拍卖会,清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式胭脂红山水纹碗”以2147万港元成交;1999年,一件雍正“胭脂红地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以1784万港元成交;2002年,一件雍正“珐琅彩题诗过枝梅竹纹盘”以3252.41万港元成交;2005年10月23日,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秋季单件专品拍卖会上以1.1548亿港元买下。据悉,该瓶曾于1975年出现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格为1.6万英镑,30年时间,身价暴涨了近千倍。此外,2006年11月28日,在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更以1.5123亿港元拍出,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
珐琅彩瓷的制作技艺奇绝,时代特色鲜明,传世极少,至为珍罕,备受世界收藏界推崇。今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的珐琅彩仕女花绘纹海棠口大盘,期待有“眼”之人收入囊中,其升值空间指日可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