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遗址在开封东郊存在的可能性(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宋官瓷瓷片
      
      有极高历史美学文物价值的北宋官窑瓷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围绕北宋官瓷,国内不少人甚至一些外国人都在纷纷发表各自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个别观点需进一步商榷探究。
      
      转换观念才是找到北宋官窑址的关键
      
      南宋人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明确记载:“政和间京师(指今日开封)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叶寘系南宋人,距北宋政和年甚近,对其北宋官窑详情应是了然在胸,故才明确记载,后代各时期许多学者在宋官窑遗址问题上如有不一致的话,按常理和逻辑推理,叶寘的记载应是最权威可信的。因为到目前关于北宋官窑的烧造地点之争,已有数种观点与叶寘不同,持有不同观点者,大都是现代学者。而对于宋代的事情是宋代人知道的清楚,还是现代人知道的清楚?我想连小学生都会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有人认为宋人记录不足采信而另有观点,也是其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足以能说服人的实物证据和历史文字资料,否则就是主观推断和凭空猜想。
      
      因千年来一直找不到北宋官窑址,又是考古的空白,不少人都在积极探寻,其中有位权威学者,不受当时条件局限的影响,大胆进行探讨研究,提出了宋官窑窑址极有可能已被填埋在黄河河床下6米深地方的观点。因是权威专家提出,故有不少学者都随和了这个观点,至此再也无人提出具有学术争议性的观点。近些年来民间虽也有人提出过窑址另有属地的观点,但并没有信服人的实物证据,而且人微言轻不足以引起重视。好在现在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政府连续三届举办收藏学术论坛,思想开放,观念创新,论争自由,重视民间声音。特别是此届论坛已将北宋官瓷作为专门论题,我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极有可能就是将来揭开千年北宋官窑神秘面纱的前奏序曲。
      
      要想进一步深入探讨,必须解放思想。权威学者、专家虽对北宋官瓷有过观点,但那是他们处在当时局限环境中得出的结论。如果他们继续在世的话,我想这些学风严谨、令人尊敬的泰斗也会不断探索,以新发现、新证据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追求事实真相。可我们这些后人面对发展的形势,却不敢越雷池半步,思想僵化地继续坚持一成不变的学术观点。如此一来,北宋官瓷之谜将永无揭开之日。我们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探索,那才是已故泰斗在九泉之下所期望和欣慰的事。
      
      张公巷窑非北宋官窑
      
      2004年2月4日继清凉寺汝窑址发现后,河南考古所又在汝州市张公巷发现了一处器型精美、釉色上乘似汝又胜汝的宋代瓷窑。历史上从无记载的一个奇怪瓷窑突然冒出来,让考古学者和文物专家一时间浮想联翩,经历了短暂猜想和推断后,针对北宋官窑址还没找到的现状,有人大胆提出:新发现的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于是,主题为“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的论证会召开了。与会的17位文物专家讨论得很激烈,经过反复论证后,最后与会的17位专家对此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同意北宋官窑说;第二种认为证据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三种则完全反对,理由是文献明确记载北宋官窑窑址在汴京:“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且出土器物与馆藏均对不上号。据了解,没有参会的一大批宋瓷专家对此也持保留意见。
      
      时隔不久的2004年5月20日至22日,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陶瓷专家又对张公巷窑进行论证,结果对会议提出的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一说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据清代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记载:“宋政和间徽宗于京师,置窑烧造曰官窑”,且出土器物与馆藏均对不上号,由于意见分歧较大,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莉英在作学术总结时说:“由于有不同意见,建议进一步发掘论证。”
      
      对此,笔者也曾带着收藏的数十片张公巷瓷片,多次到国博、故宫(微博)比对。在北宋官瓷橱窗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反复观看对比,用和自己收藏的北宋官瓷瓷片比较,最后发现两者根本对不上号,无论从釉到型还是烧造工艺,都可以看出根本不是一个窑所烧之物。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张公巷窑非北宋官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