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窑瓷器的造型分类

      明、清官窑瓷器的造型有各式碗、盘、托、尊、瓶、瓷塑等,其中瓶的器型最多,有八棱、六棱等异体造型。

      葫芦瓶

      酒瓶,亦作陈设器。葫芦瓶因式样象葫芦而名,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其因其吉祥的谐音"福"、"禄"、 历代皆受欢迎,且演变为其它造型,一侧支长流,另一安执手,既成葫芦式执壶,明嘉靖年间多见。

      玉壶春瓶

      始见于宋,宋、元时期多作酒器,明、清时期作陈设器。一说以"玉壶在春"而名。在玉壶春瓶的两侧分别装上把手和长流(壶嘴),就是执壶,多用来置酒。

      琮式瓶

      官窑特有的祭祀器。因圆口方身,形似玉琮而名。玉琮上下相通,但琮式瓶有底。

      梅瓶

      一说因插一剪梅而名,另一说是酒瓶,因可装一斤酒,故有些古书上又称之为经(斤)瓶。宋代用作酒器。明代皇家有用梅瓶随葬的现象。清代一般用作陈设。

      天球瓶、赏瓶

      陈设器。天球瓶因其腹部造型似球而名。

      赏瓶,其与天球瓶造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口部外撇,因最初用于宫廷赏赐,故名。

      壁瓶

      作半器造型,因挂于墙壁而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时期。清乾隆官窑有轿瓶,专用于乾隆皇帝出行时挂于轿子的内壁。乾隆帝特别青睐轿瓶,他有七首咏轿瓶的诗刻于各式官窑粉彩轿瓶上。

      转旋器

      陈设器,清乾隆朝唐英督窑期间生产的特种工艺品。各式转旋瓶的外观大同小异,但内部结构与制作工艺不同,有转动颈部带动内胆旋转动的转颈(心)瓶,有利用水的动力转动内胆,以通过外套瓶的镂空花纹,观赏内胆上描绘的花纹,形似走马灯的转心瓶。除各式瓶外,还有外套瓶转动而内胆瓶不转的外转葫芦式灯盏、转旋高足碗、转旋笔筒等。画面上的葫芦式灯盏即是外转内不转的结构。转旋器的结构巧夺天工,仅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有藏,且数量不多,大部分为一式一件,无复品。转旋器至今仿制未果。粉彩甲子转颈笔筒,上腹部书十二天干,下腹部绘十地支,转动瓶颈,使两者转换相配,妙哉。

      尊

      尊的式样与瓶大同小异,差异在于口、颈部的直径与腹径之比。相对而言,前者比例较大的为尊,反之称瓶。

      五供

      五供是佛前供器,由一只香炉、二只花觚、二只烛台组成。香炉仿青铜鼎、花觚仿青铜觚的造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