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瓷——难得的元代官窑瓷

坊间一般认为元代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的众多继位者也都粗狂彪悍,尚武善骑射,对瓷器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没设官窑,也谈不上元代有官窑瓷器。显然,这样的结论过于武断。因为成吉思汗的后人、皇位继承者不仅关注瓷器的生产,且确有官方的瓷场(至少是官搭民烧)。

      继元代青花瓷在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创出天价后,始烧于同一朝代却与青花风格截然不同的“枢府瓷”也日渐受到收藏界关注。

      枢府瓷”色白微青,存世量极为稀少,不说拥有一件,就是能够近距离观赏一下,与其零距离接触一回都要随缘。收藏界更有着“收十件明代、清代官窑瓷器易,找一件枢府瓷难”的说法。

      要说“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而枢密院,则是元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直属机构,主管军事于外交。小小瓷器何以用枢密院命名,说法纷繁,这也为枢府瓷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元代官窑瓷,大气精绝

      坊间一般认为元代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的众多继位者也都粗狂彪悍,尚武善骑射,对瓷器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没设官窑,也谈不上元代有官窑瓷器。显然,这样的结论过于武断。因为成吉思汗的后人、皇位继承者不仅关注瓷器的生产,且确有官方的瓷场(至少是官搭民烧)。要说统治者倘若不予以重视,元青花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那些高质量的、带有包括五爪龙纹在内的印有福禄、太禧、万寿、枢府等字样的枢府瓷就是当时的官窑瓷器。这些瓷器的最初烧造地点现在已经找到——景德镇南岸的刘家坞,大量带有龙纹、凤纹并有太禧、万寿、枢府等文字的瓷片被挖掘出来,当然,还有窑具。

      在当时,瓷器上所印的文字取决于哪个部门定烧。例如瓷器上印有“枢府”,就是“枢密院”定烧的,太禧、万寿就是宫廷定烧的。至于这些卵白色的瓷器为什么不叫太禧瓷、万寿瓷,而统称“枢府瓷”,倒成了一个不解之谜。有收藏爱好者认为:有些迷不解开更好,让这种精美的瓷器永远披着神秘的色彩,更让人爱不释手。

      现在我们知道的是,那些质量好的至正型元青花在过去主要供出口用,部分枢府瓷则是宫廷用瓷。显而易见,枢府瓷同样值得关注和投资。

      枢府瓷的鉴赏与收藏

      元代尚蓝、也尚白。青花瓷艳俗一些,白色的枢府瓷倒尽显高贵典雅。

      原来以骑射为主旋律的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入主中原以后,逐渐与讲究含蓄的汉文化融为一体,从他们选用的单色釉白色瓷器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两宋期间,受到皇帝青睐的五大名窑官窑瓷器,除了钧窑外皆为单色釉。元统治者与宋统治者审美情趣几乎相同。若能有幸拥有一件这种卵白色的瓷器,便能抚摸一段波澜壮阔,曲折迷离,蒙汉和谐共进的历史。

      枢府瓷白中泛青,个别微黄,乳浊釉,基本失透。这些瓷器的制作都十分精良,以印花为主。在花纹中,往往能找到太禧、枢府、万寿等字样。这些文字经常分开印制,如“太禧”两字,“太”字在器物的左边,“禧”字就要在器物的右边找了。

      这种器物的釉色烧制前粘稠度较大,釉下模印的纹饰显得不太清晰。若图案清晰,釉色透明就有赝品的可能。

      枢府瓷上的纹饰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形状等。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龙纹与凤纹。这些龙有三爪的、四爪的,甚至五爪的,当然有数五爪的最为珍贵。五爪龙,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或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才能拥有和使用。有些五爪龙还伴有凤的身影,那就更珍贵了,这给收藏者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带着神秘色彩的枢府瓷存世量极为稀少,在拍卖会上几乎不见出现,也鲜有成交记录。古陶瓷爱好者要想拥有一件,有时缘分显得更重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