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紫砂茶宠的发展历史
2014-10-07 16:18:24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紫砂茶宠
随着喝茶的盛行,在壶、茶共荣的天地里,又出现一种令人瞩目的赏玩宠物,被许多人所收藏,业内人士称之为“茶宠”。
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的茶庄里,店家基本上都养着“茶宠”。所谓“茶宠”,就是嗜茶者在品茗、闲聊的过程中把玩的一些紫砂泥小工艺品,小巧精致,神态可掬,他们用茶水对其进行滋养、淋浇、扫蘸,使它们成为心目中的宠物。我们常见的“茶宠”都带有“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福寿绵延”的瑞兆,表达对人生、对事业的期望,或许还有“镇宅”、“祈福”的寓意。
紫砂“茶宠”都是些小型陶塑,有人物、佛像和猫、狗、虎、象之类的小玩意。取一两件放在茶桌上,或是“寿星”、“弥勒”,或是“老虎”、“辟邪”……其雅韵在于带给茶客一种触摸的快慰和欣赏的愉悦。有件“茶宠”名为“鱼龙”,用朱泥制作,将鲤鱼与龙合二为一,龙首合鱼尾,是我国传统中“鲤鱼跳龙门”故事的演绎。
知己好友相聚时,常会泡上一壶宜兴红茶,或是普洱、铁观音。此时,有的是泉水,有的是茶汤,将头开的茶水冲浇在“茶宠”上,拿茶帚涂抹,用茶布擦拭,经过上等好红茶的长久滋养,就会像紫砂壶一样的葆光可鉴、珠玉润泽。古往今来,很多茶人用尽一生的时光,糅进茶水的温顺,精心“饲养茶宠”,也就成为岁月流转下的精神寄托。
在《阳羡名陶录》中曾经记载了一位制作紫砂雕塑诸玩的高手,那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陈仲美。这些雕塑诸玩也许就包含着“茶宠”。陈仲美是江西婺源人,原来在景德镇制瓷,后来到了宜兴,从事紫砂陶制作。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叠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
我们的紫砂前辈从明代开始就制作陶塑工艺品,作为几案清供,有的成了“茶宠”先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不少这样的紫砂文玩,有清乾隆时的“三连核桃”、“梅花鹿”和“小异兽”等。如“梅花鹿”用段泥制作,呈姜黄色,通体毛感强烈,还有白色梅花斑点。“梅花鹿”机灵的眼睛注视着四周的动静,色泽、形态、质感和造型无不惟妙惟肖。也许这就是乾隆品茗时赏玩的宠物吧!
如今,在一些旅游景区也可以见到“茶宠”的身影。有的“茶宠”工艺奇妙,经过冷水和热水的交替冲浇和浸泡,还会射出涓细的水流,增添了宠物的趣味性。据说,“茶宠”用好茶水滋养,见效快,外观俊,有的还具有与紫砂茶具一样的收藏潜力和空间,甚至可以视作紫砂古玩。来源:藏瓷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