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的文人山水瓷画

      旧文人时代——清末至民国的文人山水瓷画

      清干隆以后,中国瓷业显著下滑,至清末时已经陷入困境,但在困境中的中国瓷业依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山水瓷画的兴起即是其中的重要成就之一。清末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因时局艰难,大批入仕无门的文人必须寻找新的生路,其中即有一部分进入瓷画创作当中,他们不再委身瓷窑与工匠为伍,而是旗帜鲜明地倡导文人画装饰,其中的代表人物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等,形成当时名噪一时的陶瓷美术名家群体。

      大师作品陶瓷板画·竹林双栖瓷板画

      这批文人瓷画家创作了一大批文人山水瓷画,并将自己的名字题写于显著位置,显示了创作者个性意识的觉醒。清末文人山水瓷画的主要形式是浅绛彩,这是清末文人通过借鉴文人浅绛山水画形式而创造的一种新的彩绘形式。为在效果上更为逼近文人山水画,其器型主要采取平面瓷板,并且诗、书、画、印相结合。清末文人山水瓷画在绘制风格与形式上,上追“元四家”、董其昌,下效清初“四王”、“四僧”,因其功力深厚,取得与文人画几无二致的艺术效果。清末文人山水瓷画一经推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各地达官贵人的追捧,风靡一时。

      自清末以后,进入民国,文人山水瓷画依然风行,名家辈出,但浅绛彩易剥落、易藏垢等工艺缺陷显露出来,因而迅速进入衰败期。民国中期时,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文人瓷画代替浅绛彩文人瓷画成为主流。新粉彩文人瓷画家全面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瓷画形式,其中有许多是文人山水瓷画名家,如汪野亭、何许人、汪大沧等等,但与浅绛彩文人山水瓷画又有明显区别,其色泽更为鲜艳,除模仿古代文人名家外,还效仿当时风行的海上画派风格,雅俗共赏。民国时期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文人山水瓷画依然属于旧式文人瓷画范畴,尽管其已经接受了一定的现代理念和技法,但其封建旧文人风气依然十分鲜明。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