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的鉴定要点
2014-09-16 09:14:14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鉴定民国瓷器的真伪要从瓷器的款识说起:民国瓷器款识丰富,堂名款、铺名款、人名款、吉语款、纪年款和仿写款各具特色。堂名款有徐世昌用的“静远堂制”四字青花篆书款,郭世五用的“解斋”红彩篆书或楷书款及“颐寿堂”都是著称一时的堂名款。铺名款有“江西瓷业公司”、“竹里瓷社”、“刘荣盛号”等,大多在器物底部。纪年款有“洪宪年制”、“康德四年”等。因当时盛行仿干隆时期的作品,故以“干隆年制”最为多见。吉语款有仿康熙的“洪福齐天”,仿雍正的“千秋如意”等。人名款较为著名的有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制”及“汪平野亭”、“许人出品”等。
此外,民国瓷器真伪还取决于以下几点:
1.胎质。早期的民国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晚清瓷器大多没有这种特征,也比青瓷要显得紧密一些。仿品胎质不仅坚密,而且生硬,分量或轻或重。对经常接触民国瓷的人来说,上手一掂,真伪分晓。
2.釉面。民国粉彩瓷画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特征,一种略微泛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以松软的感觉,缩釉、串烟,但透过紧绷的表面,仍能看见柔软的釉质。仿品光很强,即使经过高锰酸钾处理,其光泽也不会太柔和,一般都有生涩僵硬的感觉,所仿缩釉、串烟也不自然。
3.饰瓷用料。民国青花瓷器大致上分两类,一类完全沿用清代用料,杂质多而色泛灰,精神涣散。一类青料发色纯正艳丽,只是入骨不够,稍欠沉着。仿前一类民国青花不多,仿后一类色彩死板,毫无鲜活之气。
4.画工与题铭。民国瓷器上的题铭、书法千姿百态,但大多功底扎实,铭文有来历。仿民国绘画难,仿民国书法更难,仿题铭难上加难。因此,要鉴藏民国瓷画的真伪,当然离不开你的书画功底,以及独到的眼力和鉴别手段。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