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御宝轩展出龙泉青瓷牡丹盘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当代居民世代以生产陶瓷为业,素有“青瓷之乡”的美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当代居民世代以生产陶瓷为业,素有“青瓷之乡”的美誉。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龙泉瓷品千百年来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

      龙泉官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胎黑质坚、面显纹片、紫口铁足、古朴高雅,釉色有粉青、灰青、翠青和月白等;二是胎白质厚、釉面柔和、无瑕如玉、薄胎厚釉,尤以粉青和梅子青最为突出,被视为珍宝。龙泉官窑制作工艺复杂,从采料、配方、成型、上釉到烧制需经八十余道工序方能完成,因为要求极高,所以一般出窑率很低,又因为在古代官窑制品不得流入民间,因此民间传世甚少,龙泉官窑成为中国古代瓷器的珍品,很多被珍藏于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期,深圳御宝轩展出这件《龙泉青瓷牡丹盘》,此藏品高6cm,口径42.5cm,系明代时期龙泉官窑烧制而成。敞口,菱唇,大圆足,大平底,内底刻画流畅的牡丹缠枝花卉,旁绘有一圈花草纹,生趣盎然;外腹折弯,外壁朴素简洁;通体施豆青釉,釉色青翠,光亮透明;外底一圈无釉,无釉处呈褐色,整器制作规整,胎体厚重。通盘显裂纹,十分淡雅,独创工艺,十分罕见。此件龙泉青瓷以牡丹为主题,牡丹素有“国色天香”、“富贵之花”、“花中之王”的美称,在中国传统意识中牡丹被视为骄傲争霸世界第一象征。牡丹取意雍容华贵、富贵高洁,品格坚定,更增加了此件青瓷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图案依照牡丹花娇艳怒放的形态设计而成,配以细腻的胎质、饱满的釉色,精致的工艺,将牡丹花富丽华贵、丰茂高雅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日常使用或馈赠亲友,都是国家繁荣昌盛、生活幸福美好的象征。此藏品必是旧时皇室贵族家的流传用具,收藏价值极高。

      即使有些观点认为明代龙泉青瓷开始走向衰弱,器物胎体厚重,制作粗糙,且胎色为灰黄,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偏激的说法。事实上,明初龙泉窑的规模和数量不容小觑,此外,并烧制出不少精品,以往被忽视的明青花,有待重新认识和评价。明龙泉官窑器延续了元代的大器风范,将厚实雄浑的审美理念发挥到极致。无疑明龙泉官窑青瓷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以刻花为例,明龙泉官窑青瓷主要以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屹立于世长达3000余年的龙泉青瓷,2009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且是唯一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据了解,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一件明龙泉青釉带盖梅瓶以1383万港元的价格成交,龙泉窑拍品过千万一时成为佳话。自明初龙泉官窑被发现以来,明龙泉窑拍场便佳绩连连,使这一处于价值洼地的瓷器品种,得到了收藏界的普遍关注。相对于市场火热的明清景德镇彩瓷市场来说,龙泉窑市场的表现略显逊色,但其价格的上升走势却显而易见,尤其是明初期的龙泉窑瓷品,颇受市场的待见。深圳御宝轩征集到的此件《龙泉青瓷牡丹盘》,必有不错的市场行情,值得收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