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花一叶知秋碟》剖析顺治青花艺术之美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权不稳,御窑厂还没有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极其稀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管理体系十分松散,因此在顺治传世瓷器中,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权不稳,御窑厂还没有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极其稀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管理体系十分松散,因此在顺治传世瓷器中,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之后,在御窑厂开始出现了“官搭民烧”的烧制制度,此种灵活的制度不仅为陶瓷生产摸索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胎体有粗、细之分,制作工艺基本沿袭明末天启、崇祯的风格。但在顺治年间,青花瓷器开始表现出迥异的风格,多数釉面是白中闪青,呈鸭蛋青色,透明度较差。大部分器物口沿带一层酱黄釉,且底足不施釉,露胎。青料一般使用国产浙料绘制,风格有浓艳、淡雅与灰蓝三大类,色调总体深浅不一,趋向于灰暗。蓝中泛灰和发暗的多是庙宇供器,明亮鲜艳的是琢器以及外销瓷。顺治时期青花新创的器形款式多为延续明代的传统样式,形制多有明代之遗风,有些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变化,风格上朴素典雅,常见的日常生活器形有盘、碟、碗、杯、笔筒、筒瓶、观音尊、花觚、直口罐、将军罐等以及一些出口欧洲的外销瓷,如大盘等。总体看来,清顺治年间,青花瓷器表现出迥异的风格,不少器物外部釉色呈鸭蛋青色,口沿常施一层酱黄色的釉,称为酱口边,这种施酱黄色釉的装饰风格,成为识别顺治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御宝轩征集到一件顺治时期《青花一叶知秋碟》,此盘高3cm,口径11.2cm,底径:5.3cm。敞口,矮圈足,盘型周正,盘口施酱黄色釉,青花发色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所绘制的图案,图案主体呈现一片倒垂的树叶,脉络分明,倒垂十分自然,给人感觉像树叶被风自然吹落到盘里一样,非常逼真。此盘构图开阔疏朗,画意清爽简洁,画风苍劲,洒脱豪放。这种纹饰和器型在明末清初十分常见。整个画面布局疏朗,画法由一笔点画、渲染平涂及皴法相结合。笔划细腻、随意而不失潇洒。

      早清顺治年间,明朝政权消亡,人们祈求和平,渴望天下大同的思想通过瓷器的装饰艺术表现出来。一叶知秋,其出处为《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用现代话来说指从一片树叶的凋落就可以知道秋天的到来。引申意为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题材为“一叶知秋”的青花碟成为明顺治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品,预示着明朝的衰亡,清王朝即将新生。由此可见,此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佐证,对历史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前市场上,虽然真正的顺治青花瓷器存世较少,但其作为清王朝二百多年瓷器的开端,在学术研究以及博物馆、艺术馆和个人收藏领域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据了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顺治铭青花洞石花卉纹碗、顺治铭青花八仙人物盘、顺治玉堂佳器铭青花人物纹大盘、顺治十六年铭青花异兽香炉等;香港天民楼珍藏一件“顺治年制”铭款青花瑞兽纹盘;北京华龄出版社《清代青花瓷器》一书中有顺治酱口边青花凤凰梧桐纹碗、青花秋叶纹诗句盘、花卉纹罐、龙纹缸、花卉纹铃铛杯、蓝地白花将军罐等,可见顺治青花具有极高的市场空间。

      清顺治时期青花特点显著,但传世量不多,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收藏家所青睐。在每次的拍卖会上,青花瓷器随处可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有高价位和热销的市场表现,而顺治青花就是被追捧的一种。在目前市场行情中,顺治青花的纹饰风格独树一帜,随着人们对其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提高,未来几年会有更广阔的投资价值和升值空间。此《青花一叶知秋碟》一经推出,必将受到极大关注,对于收藏家来说,用于历史研究或收藏欣赏,都非常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