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粉彩仕女图双耳瓷瓶赏析
2014-08-29 15:12:21 来源:收藏界 已浏览次

清代粉彩六女图瓶正面
清代粉彩瓷的图案纹饰,可谓百花争艳,异彩纷呈,其中仕女图也是经常选用的题材之一。这里介绍的一对粉彩仕女图双耳瓷瓶(见图)就是清晚期的典型器物。该瓶体形硕大,高46.5厘米,囗径19厘米,厎径16厘米。撇口,曲长颈,双花耳,溜肩,椭圆腹,腹下渐收,矮圈足。腹上一面绘有六个仕女聚集在一棵盛开着鲜红梅花的树下,各人打扮、服饰各异,有穿长裙的,有穿短衫的,有抱琵琶的,有持花篮的,有拿团扇的,有捧鲜花的,她们聚集在一起,或交谈,或互诉衷情,或似休闲娱乐,或似切磋学艺,神态生动,惰趣盎然。另一面题写有“美人如玉” 及“汪晓棠作“等行书字样。整个画面,运用了中国画中的渲染技法施彩,富有浓淡层次之感,人物秀美雅致,古朴大方,更加增添了儿分诱人的魅力。
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为历代瓷器装饰的典型纹饰之一,它最早始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因盛行花鸟画,仕女图少见。至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晚期,仕女图的绘画大为发展。这时的仕女画衣带飘然,婀娜多姿,妙笔传神。加上画工精细,色彩艳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正如清代高崇瑞的《松下清斋集》里所云;“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乌,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笔,不若美女之集大成也。”说明当时之所以重视仕女图绘画的原因所在。正因为如此,这时期的仕女图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现实生话而趋向一种想象化、程式化的表现,注重姿态优美,淡雅飘逸,将仕女的形象绘画得貌若天仙,绝代美人。并把西方绘画的优点融入到作品之中,给后来人物画技术的革新地开辟了道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