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的鉴别与收藏要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国瓷器虽在中国的制瓷史上技艺并不高超,但也不乏制作精良的佳作,再加上与中国近代某些重要事件相联系,因此往往具有神秘色彩。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的火爆,民国瓷器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成为藏家追捧的对象.

      相较于明清之前的瓷器,民国瓷器存世量较大,常见瓷器有以下几类:

      1.仿古瓷。民国仿古瓷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高峰期之一,常见的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窑,以及元代的瓷器和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器居多,最流行的当属仿雍正、干隆时期的瓷器。

      2.日用瓷。民国时期的日用瓷以青花、粉彩为主,具有晚清瓷器的风格,但造型纯朴自然,多为简单和平直的造型。

      3.洪宪瓷。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官窑”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因而1916年后景德镇的瓷器多以水彩和粉彩为主,郭世五在当时督烧的御用瓷器,倍受近代藏家追逐,世称“洪宪瓷器”。

      4.新粉彩瓷器。与传统粉彩相比,民国新粉彩瓷画的造型、线条、色彩、光线,吸收了近代画的优点,实现“瓷”与“画”的完美结合。在今日的收藏市场上倍受追捧,且比较少见,独具升值潜力。

      民国瓷的鉴别与收藏

      1.胎质。早期的民国瓷器胎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晚清瓷器则没有这一特征,也比清瓷要显得紧密一些。而仿品的胎质往往坚密且生硬,分量轻重不一。新藏家可能不易鉴别,而如果是经常接触民国瓷的人,上手一掂,往往就能分辨真伪。

      2.釉面。民国粉彩瓷画一般略微泛黄,因而表面光泽柔和,有松软的感觉,缩釉、串烟自然,但透过紧绷的表面,仍能看见柔软的釉质。而仿品的光往往很强,即使是经过高锰酸钾处理,也不会使光泽变柔和,因而常给人生涩僵硬的感觉,缩釉、串烟也不自然。

      3.饰瓷用料。民国青花一类完全沿用清代用料,往往杂质多且色泛灰,给人精神涣散之感。另一类青料发色纯正艳丽,但入骨不够,无沉着之感。目前瓷器市场上前一类民国青花的仿品不多,而后一类仿品多色彩死板,无鲜活之气。

      4.画工与题铭。民国瓷器的题铭、书法虽千姿百态,但功底扎实,且铭文来历可考。仿绘画难,仿书法更难,仿题铭则难上加难。因此,鉴藏民国瓷画的真伪,应积累扎实的书画功底,才能具备独到的眼力和鉴别手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