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湖田窑观音像鉴赏
2014-08-21 15:37:56 作者:余光仁 来源:东方收藏 已浏览次

宋代湖田窑观音像
这尊观音坐像高14.5厘米,身材颀长纤细,宽肩细腰,高梳发髻,头戴佛冠,脸型清秀,五官妩媚,相貌温和;着薄裙,身披广袖通肩外衣,袒胸露腹,璎珞飘带环披,腰腹间有飘带作结缠绕;右腿翘起,右臂自然斜搭膝上,闲散自在,悠然潇洒,端坐在一只上仰下覆倒扣相连自然而成的重瓣莲座之上。整座佛像及莲座均施青白釉,釉色莹润似玉,积釉深处色呈湖水深绿之色,细观釉面隐现冰裂之纹。此自在观音坐像,堆塑精细,端庄娴雅,神情慈穆,品相老气开门,系北宋湖田窑青白瓷精品之作。
在此,我们对此尊北宋湖田窑青白瓷自在观音像的时代造型风格特征、胎、釉及制作、烧造工艺特点,以及造像的服饰时代特征等讨论鉴赏点评如下,以飨读者。
在中国民间神谱当中,观音造像是一个数量最多、工艺品种最全、造型形象最为丰富的神祇。不同时代的观音艺术形象既打上了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印记,又集中反映了中国民间造像艺术的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宋代的观音造像在唐代的发展基础上,造型已完全跳出了程式化的格局,或坐或立,姿态自然,婉转多变。这一时期的观音造像的基本特征为:体态丰满,慈眉安详,开脸清晰,端庄大方,流露出一派自在安详的少女清纯秀丽的气韵。细品这尊青白瓷自在观音坐像,其堆塑精细,造型端庄娴雅,神情自在慈穆,具备宋代观音造像的时代风格特征。
其次,再讨论这尊青白瓷观音像的胎质、釉色以及制作烧造之工艺特征。这尊青白瓷观音像,胎质细腻,胎体薄可透光,釉面滋润光洁,色泽青白,积釉深处色呈青绿湖水色,器表釉净光洁,如同青白之美玉。佛冠之云纹,衣饰及飘带、璎珞之堆贴捏塑,手法洗练,生动准确,极具神韵。此自在观音像之服饰装饰刻画极其精细,不仅在外表直观表现之上追求细节精致之美,而且在目光所不能及的细节处理上亦十分讲究。如在其广袖通肩外衣之底部就刻画有服饰皱褶之纹路(图3),实属难得,可谓独具匠心。如图4所示,为该观音坐像之底部垫烧痕迹。宋代湖田窑青白瓷之烧造工艺,采用匣钵装烧,在器足或器物之底部以垫饼或立柱支烧,故其圈足或器物之底部均留有酱褐咖啡色之垫烧痕迹,此为鉴别青白瓷古旧新老之重要标识。此尊观音坐像之底部垫烧痕迹酱褐咖啡之色及深褐痂状之垫痕自然清晰,老气开门,符合宋代景德镇青白古瓷烧造之工艺特征。
其三,我们再分析这尊观音坐像之服饰时代特征。任何艺术的创作均离不开产生这一艺术作品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形象的创造均或多或少地保存着产生这件艺术作品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印记。宋代妇女有头上戴盖头之俗。当时的这一宋代妇女的盖头佩戴风尚是在唐代风帽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其形式与唐代的风帽相似,宋人李嵩《货郎图》和《市担婴戏图》中绘有其样式。这种盖头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即用一块帛巾,将覆盖头部的部分缝制成一个风兜,戴时套在头颅上,露出脸面,多余的则作结披搭在背后。宋人《耕织图》中的农妇,江苏泰州森森庄宋墓出土的女木俑,均戴这种特点的盖头。如图5所示,此为这尊观音坐像之后背,注意其头部特殊佩饰显然亦有这种宋代妇女普遍流行的盖头装饰的特点。这一细节,也进一步说明了这尊观音造像的时代特征,为鉴定此尊宋代自在观音的烧造年代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综上所述,这尊青白瓷观音像是一件反映宋代湖田窑所烧造的青白瓷人物堆塑艺术成就的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鉴赏和收藏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