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绘“四妃十六子”图之社会背景及其寓意
四妃十六子图,又名庭院婴戏图,它是明清时期瓷器人物画常见的题材之一,也见于年画、瓷塑、竹木雕等艺术门类。清朝初年,战争使国家人口锐减,到了顺治末年到康熙时期,尤其是康熙中期以来,境内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社会趋于稳定,百业待兴,人口增值的需求渐渐受到重视。在农业时代,人口就是财富。明末清初,战乱频仍,人口急剧衰减,作为刚刚入主中原的清王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口问题。清代统治者处心积虑的是要增添人口,康熙皇帝出台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国策,取消了再生人口的“人头税”,到了雍正时,直接将“人头税”取消掉,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了田赋征收。于是,在政府提倡的大背景下,百姓没有了税收的后顾之忧,就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人口增长高峰期。此时瓷器画面上象征着喜庆吉祥的寓意纹饰屡见不鲜,诸如仕女婴戏方面的题材也就成为当时所崇尚的风格,“四妃十六子纹罐”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被生产的。
南京博物院藏清顺治青花“四妃十六子”图盘
武汉博物馆藏清康熙五彩“四妃十六子”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清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图盖罐
有关“四妃十六子”中“四妃”的典故起源,据宋代高承所撰《事物纪原·帝王后妃·四妃》云:“三代有夫人而无妃号,汉有贵人,魏始置妃,此夫号妃之始也。唐初皇后而降,有贵,淑,德,贤,是四妃也。”除此之外,亦有称四妃为黄帝四妃四:嫘祖、女节、彤鱼氏、嫫母;或说帝喾四妃:安源氏、简狄氏、陈丰氏、女取訾氏。“十六子”则是十六相或十六族的引申,指古代传说中的高阳氏的后代八恺和高辛氏的后代八元。此为舜向尧推荐的十六贤臣,因各有大功,皆赐姓氏,故称十六族,也称十六相。不言而喻,此题材纹饰的运用无疑是表达一种国运昌盛,政通人和,家庭幸福,多子多孙的吉祥寓意,同时也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执着追求。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