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瓷器窑口及其典型器简析

      自秦修都江堰以来,四川水旱从人,号称天府,千年的繁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陶瓷业。不过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个中精彩难为外人所知。四川瓷器中知名度较高的是邛崃窑,其实四川瓷器窑口众多,远不是一个邛崃窑就可以概括的。古代瓷器运输主要靠水运,瓷窑往往沿江分布,四川也不例外。四川瓷器部分窑口的单项研究已经较深,本文仅以水系为脉络,从东到西,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介绍四川主要窑口及其典型器,以期让大家对四川瓷器有一个简要但比较全面的了解。

      嘉陵江系广元窑和清溪窑

      广元位于嘉陵江上游,是连接川陕的交通枢纽。广元窑创烧于唐,主要生产黑釉瓷器,以黑釉盏为大宗产品(图1),其中有部分产生兔毫或油滴现象。广元窑的黑釉盏虽然有兔毫纹,但是盏形与建窑不同,线条比较圆润,足有小平足、壁形足与浅圈足,以壁形足居多。广元窑与建窑的最大区别在于胎,建窑胎色紫黑,广元窑胎色灰白,且使用化妆土。

      清溪窑位于重庆巴县(现为巴南区)清溪乡,清溪窑的主要烧造年代为北宋至南宋晚期,直至元代仍有少量烧造。清溪窑的典型产品是一种“类钧似汝”釉瓷器(图2),川内收藏家并不认可这个提法。除釉色外,清溪窑产品与钧、汝差别很大,仅仅因为釉色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就断定清溪窑类钧似汝瓷器是仿制宋钧窑或汝瓷,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事实上,四川唐代邛崃窑就已经有类似窑变釉,并且通过邛窑和清溪窑瓷器胎、釉、型等等分析比较,二者相似程度更高,加上地缘关系,邛窑工艺是清溪窑类钧似汝的直接来源则更为合理。

      岷江系窑口集中在成都周围。古代成都以岷江为主干的水运交通非常发达,诗圣杜甫就曾感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都平原人烟稠密,需求量大,窑口也较多。

      玉堂窑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玉堂乡,该窑兴于唐代,终于北宋晚期。烧造器物品种较多,釉色计有青釉、绿釉、青绿釉、青黄釉、米黄釉等等,尤以绿釉瓷器最为突出,其色清秀、淡雅、恬静,温润似玉,犹如婴儿肌肤(图3)。

      彭县窑位于今四川成都彭州市,烧造年代为宋代,专烧白瓷,是目前在四川省内发现的主要白瓷窑址。产品胎体致密,胎色白中闪黄。釉面光亮,釉色白中带黄,但有一部分呈灰白色。装饰有刻划花、印花、堆线三种。刻划花以双鱼纹多见,还有缠枝牡丹、折枝莲、莲瓣及风扇形花瓣等;印花纹饰以花鸟为主,如飞鸟衔草、凤穿牡丹等(图4)。彭县窑风格与定窑类似。

      青羊宫窑在今成都市西郊青羊宫附近。始烧于南朝,结束于唐末、五代,是四川古窑之一。青羊宫窑以烧制青瓷为主。胎体较粗糙、疏松,瓷化程度较低。釉色有豆青、米黄、褐青等,除个别器物施釉到底,一般均施半釉,釉层浅薄,釉面有细小开片,有剥釉现象。产品有壶、盘、碗、罐等,砚多见(图5)。

      琉璃厂窑又称华阳窑,是四川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瓷窑。窑址在华阳县城以南胜利乡一村,因当地俗称“琉璃厂”,故名。该窑始于五代,盛于南宋,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如碗、杯、碟、壶、瓶、罐、炉、灯及小件玩具。琉璃厂窑的器物胎体较粗糙,胎中含铁量较高,胎色多为紫红、褐或土黄色。为弥补原料的缺陷,多于坯上敷以化妆土。器物造型细长,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图6)。值得一提的是琉璃厂窑的商标意识。该窑许多器物底部都有标记,或数字、或姓氏、或花款(图7)。

      邛崃窑窑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邛崃是四川名城,在汉代就已很繁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邛崃窑创烧于东汉,是四川地区创烧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重要窑场。邛崃窑瓷器造型多样(图8),釉色丰富,四川各窑的品种它基本上都有。最重要的是,邛崃窑在陶瓷史上有三大创造:一是创烧了高温铜红釉,尽管当时可能是偶然的、无意识的;二是创烧了著名器型省油灯,开节能环保之先;三是创烧了高温釉下彩绘(图9),开创了陶瓷装饰的新天地。邛崃窑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窑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西坝窑坐落在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古镇,北距乐山约20公里,与五通桥隔岷江相望。古代水路交通运输大动脉的岷江,就从古窑址旁边绕过,向东南流去。该窑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窑口。西坝窑的年代仍有争议,多数藏家对西坝窑遗址群的结论是“始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终于明”。 西坝窑最典型的产品是窑变釉,与其他窑变釉最大的不同在于,西坝窑窑变釉是有意识能控制的装饰釉(图10)。

      岷江系窑口集中在成都周围。古代成都以岷江为主干的水运交通非常发达,诗圣杜甫就曾感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都平原人烟稠密,需求量大,窑口也较多。

      玉堂窑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玉堂乡,该窑兴于唐代,终于北宋晚期。烧造器物品种较多,釉色计有青釉、绿釉、青绿釉、青黄釉、米黄釉等等,尤以绿釉瓷器最为突出,其色清秀、淡雅、恬静,温润似玉,犹如婴儿肌肤(图3)。

      彭县窑位于今四川成都彭州市,烧造年代为宋代,专烧白瓷,是目前在四川省内发现的主要白瓷窑址。产品胎体致密,胎色白中闪黄。釉面光亮,釉色白中带黄,但有一部分呈灰白色。装饰有刻划花、印花、堆线三种。刻划花以双鱼纹多见,还有缠枝牡丹、折枝莲、莲瓣及风扇形花瓣等;印花纹饰以花鸟为主,如飞鸟衔草、凤穿牡丹等(图4)。彭县窑风格与定窑类似。

      青羊宫窑在今成都市西郊青羊宫附近。始烧于南朝,结束于唐末、五代,是四川古窑之一。青羊宫窑以烧制青瓷为主。胎体较粗糙、疏松,瓷化程度较低。釉色有豆青、米黄、褐青等,除个别器物施釉到底,一般均施半釉,釉层浅薄,釉面有细小开片,有剥釉现象。产品有壶、盘、碗、罐等,砚多见(图5)。

      琉璃厂窑又称华阳窑,是四川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瓷窑。窑址在华阳县城以南胜利乡一村,因当地俗称“琉璃厂”,故名。该窑始于五代,盛于南宋,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如碗、杯、碟、壶、瓶、罐、炉、灯及小件玩具。琉璃厂窑的器物胎体较粗糙,胎中含铁量较高,胎色多为紫红、褐或土黄色。为弥补原料的缺陷,多于坯上敷以化妆土。器物造型细长,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图6)。值得一提的是琉璃厂窑的商标意识。该窑许多器物底部都有标记,或数字、或姓氏、或花款(图7)。

      邛崃窑窑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邛崃是四川名城,在汉代就已很繁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邛崃窑创烧于东汉,是四川地区创烧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重要窑场。邛崃窑瓷器造型多样(图8),釉色丰富,四川各窑的品种它基本上都有。最重要的是,邛崃窑在陶瓷史上有三大创造:一是创烧了高温铜红釉,尽管当时可能是偶然的、无意识的;二是创烧了著名器型省油灯,开节能环保之先;三是创烧了高温釉下彩绘(图9),开创了陶瓷装饰的新天地。邛崃窑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窑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西坝窑坐落在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古镇,北距乐山约20公里,与五通桥隔岷江相望。古代水路交通运输大动脉的岷江,就从古窑址旁边绕过,向东南流去。该窑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窑口。西坝窑的年代仍有争议,多数藏家对西坝窑遗址群的结论是“始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终于明”。 西坝窑最典型的产品是窑变釉,与其他窑变釉最大的不同在于,西坝窑窑变釉是有意识能控制的装饰釉(图10)。

      会理窑在川南会理县,是金沙江窑系中的一个,其余窑口均属云南。会理窑创烧于宋末元初,一直烧造至今。其产品种类众多,青瓷、白瓷、青花、粉彩一应俱全。会理窑在川窑中是另类。由于地处川滇交界,会理窑产品既有云南风格,又受四川影响,其青花与云南玉溪窑基本一致,而高温铜绿釉又深受邛崃窑影响(图11、图12)。

      涪江系青瓷

      川北涪江一带青瓷是四川瓷器的一个谜,其出土量大、器型多、釉色美,但一直没有发现窑址。有专家认为,该青瓷就是越窑瓷,是从外地流入四川的。但这个观点解释不了为什么出土地会如此集中。除涪江流域外,川内其他地方少见出土。为什么会有相当部分价值不高的残次品,会有人千里迢迢贩卖残次品?同时涪江系青瓷除有与越窑相同的器型外,也有具有四川特色的特殊产品,如图13中的“虎子”上的双桥耳就是越窑器所没有的。图14的泡菜坛更是四川特产,其泛蓝的地方并非色彩失真,而是器物本就如此,这也是涪江系青瓷特征之一。四川藏家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总有一天会在涪江流域发现其窑址。

      四川瓷器以高古瓷为主。四川瓷器起自东汉,盛于唐宋,千年窑火不绝。元明以后,战乱频繁,先有蒙哥战死钓鱼城,后有张献忠屠川,十室九空,瓷业一蹶不振,四川窑口先后断烧。“湖广填川”之后,待四川恢复元气,景德镇瓷业已经一统天下。元明以后,四川再无重要窑口。

      四川瓷器以单色釉为主。既因为四川是有色金属大省,单色釉原料丰富,更因为青花及彩瓷兴起时,四川窑业已经衰落。李卫民/文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