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器的作伪方法

      了解掐丝珐琅器的作伪方法,便于我们在鉴定时重点观察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虽造假者可能也知道应该特别注意哪些方面,一定会刻意模仿,但限于条件,制作时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这就留下了可以被我们识破的痕迹。从传世品以及目前巿场上所见的作伪珐琅器,其方法多种多样,作伪水平也参差不齐,主要有以下几类:

      (1)款识作伪 -

      这在掐丝珐琅器作伪中较为常见,北京故宫博物院上百件假冒明景泰款掐丝珐琅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款识作伪的手法主要有加款、改款和仿款三种。加款是指在旧有的无款掐丝珐琅器上,加镌所要假冒的纪年款,譬如镌刻"大明景泰年制"之类。改款是指在完整无缺的掐丝珐琅器上,将原款识挖去,然后嵌入所要假冒的纪年款。仿款指在新仿制的掐丝珐琅器上,同时做上所仿器物的纪年款,以冒充该时代器物。

      (2)釉料作伪

      珐琅器是以珐琅为釉料的,但这种釉料成本较高,又较为难得,造假者就用其他材料假冒。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披露有人用替代物冒充珐琅料制作伪品之事。"所谓伪制者,不以珐琅,而以他颜料代之也。其伪制方法即:先将铜器制就,再用铜丝圈作花纹,以颜色填入而烧之……惟色中须略掺油烟土 ,斯烧成之后,乃能有砂眼。"赵汝珍认为"作伪之术由来已久,巳成为社会上的一种特殊之职业,虽受骗者不少,然因此赖以为生者亦有多人……但为人道计,似不便直接揭穿以剥夺彼辈一线之生机"〈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北京出版社1992年,第233页),因而未直接明说是用石蜡混合颜色粉冒充珐琅料,实际上此法原系宫廷珐琅工匠们为弥补砂眼之缺陷而发明的一种方法,却被别有用心者用来造假。

      (3)加配作伪

      加配作伪一般有拼配、修配、补配等几种形式。拼配是指将不同时期、不同则各,或同一时期不同器物的掐丝珐琅器,重新拼配成一件新的器型。修配指将一件基本完整的掐丝珐琅器,加上一些简单的镀金饰件等。补配指在一件原本完整无缺的掐丝珐琅器上,经过重新设计,添加一些诸如耳、环、足等附设件,再经过烧制,成为一件新的器物。典型例子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元代掐丝珐琅兽耳三环尊,清康熙年间被补配成"大明景泰年制"的仿冒品。另一件明初掐丝珐琅朵花活环瓶,其口 、足、双耳环均为清代所补配,足内"景泰年制"款亦为清代伪刻。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