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钧窑天青釉塑铺首纹四耳炉
2014-07-24 10:34:21 来源:石渠雅集 已浏览次
中国元代钧窑系的产品,通称元钧。钧窑肇始于北宋,在河南省禹县八卦洞烧制成功贡御瓷,制作精工,以铜红釉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诸色为代表作。元代时,北方诸名窑均承袭这一工艺,成为当时的一个主要的窑系。诸如河北省的磁县、曲阳。河南省的安阳、鹤壁、修武、浚县、淇县、新安、禹县、临汝、郏县、内乡、鲁山、宝丰、林县,山西省的浑源、怀仁、临汾、介休,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等地,均在烧制。这些窑场大量生产日用瓷器,工艺技术较粗糙,与宋代禹县烧造的精品相比, 较为逊色。器型一般厚重,有长瓶、胆式瓶、花口莲座瓶、三足炉、筒式炉、荷叶盖罐、双系罐、鸡心式罐、执壶、枕、收口碗、墩式碗、鸡心式碗、缸、洗、盘、碟,亦烧大器。天津博物馆收藏一件元钧窑天青釉塑铺首纹四耳炉堪称精品。炉高19.2厘米,口径16.5厘米,腹径19.8厘米,洗口 ,粗颈,鼓腹,鏊耳,耳外侧贴塑鱼耳,圆底,蹄足。胎体厚重,造型雄健。炉头贴塑六朵梅花,腹部凸起一对长角衔环的兽面。通体深天蓝色乳浊釉面,胎厚,釉厚,棕眼明显。全器深沉浑朴。此炉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白塔村元代窖藏出土的钧窑炉极为相似,那一件阴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当为元代中期至大二年所造。较细致的元钧还有河北省保定出土的钧窑折沿大盆,口径达42.7厘米,月白色釉,红斑多块。河北易县出土的有盖长瓶饰条状红斑。1972年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了一对摩羯耳瓶,高达63厘米,花口,莲座,造型别致。
元代钧窑器的胎不如宋代细润,特征是胎质较粗松,呈色白、灰白、黉。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施釉不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内外无釉,足内胎面常留有脐状痕迹。
元代钧窑器多施以天蓝、灰青、月白色釉,并涂抹含铜釉药,经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蓝、紫色的斑块。由于钧窑釉质肥厚失透,刻、划、印花不易显露,所以除了饰以彩色斑块外,也常采用堆贴花为饰,丰富了装饰效果。形成了元钧独特的装饰风格,具有端庄而宏大的大元气魄。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