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钟形杯鉴藏

唐代三彩钟形杯-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三彩钟形杯

 

  钟,中国古代的一种金属撞击器,通常作为军事或宗教场所的附设器具,用于报时或召集人群、发布消息等。钟大都刻有铭文,以祈求上天保佑。

 

  在中国,自黄帝时起,便有钟的存在。那时的钟是祭祀、宴飨的乐器,比如“编钟”。佛教传入后,钟又成了寺院法器的一部分,梵语称为“犍稚”。《大智度论》卷二说:“大迦叶往须弥山顶,挝铜犍稚。”按《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的说法:五事须打犍稚,此五事即:“一者常会时,二者旦食时,三者昼饭时,四者暮投槃时,五者一切无常。”

 

  唐三彩钟形杯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佛教文化艺术对唐朝各阶层审美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富民强、众苦消灭继而圆成佛道的精神追求。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