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宫碗的艺术:宫葵缱芳华
2013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一件盈盈在握的青花秋葵纹小碗,以清雅迷人的艺术芳华征服了所有在场的中外人士,最终以1.41亿港币成交,成为此届香港苏富比4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最耀眼的明珠。
尺寸造型相若、内外皆绘的成化青花宫碗是成化青花瓷中的一小组顶级作品,属于成化瓷器烧造的第三阶段成熟期(约1481-1487年)出品,其瓷胎、白釉、成型、青料、画工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雪白细腻的瓷胎经过反复的凝练,显得轻盈纯洁,釉汁温润透亮,其玻化程度已臻完美,微闪蜡质光,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亲切的触感,仿如羊脂美玉,甜美甘醇。碗型乃精范所制出,饱满端庄,无可挑剔,正合手中把玩。又因选用了国产的“平等青”钴料,或单独或配合进口钴料,创制出清丽淡雅、烂漫天真的青花面貌,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题材和描绘风格上,已知传世成化宫碗皆选用永宣时期即流行一时的缠枝花卉纹,大约共有十二种花型样式,一改永宣时期繁缛满铺、笔力粗犷的手法,倾向大面积留白、笔触双勾平涂的新风格,笔法轻盈流畅,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简洁隽秀、富有生命律动感的艺术效果。把玩时,眼、手、心共同感受一种祥和纯净、意味无穷的精神境界,遂成永恒经典。这种极度细腻、温婉微妙的女性艺术气质,据说是与成化帝宠爱的比他年长19岁的万贵妃有关。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件青花百合碗,正是这种风格的极致。英国著名收藏家肯里夫爵士珍藏的一件成化青花百合花宫碗,曼妙流转的缠枝与清雅质朴的青花相映成趣,呈现出这种宫碗的全部艺术特征。此碗于2002年在伦敦宝龙拍卖行以82万英镑之高价成交。另一件珍贵的瓜藤宫碗,来自著名的瑞士玫茵堂珍藏,亦于2011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专场中以9000万港币的高价售出。(05)
成化瓷器深受明清两朝皇帝之青睐,台北故宫蔡和璧先生曾从大量的史籍文献中检视历代皇帝对成化瓷之钟爱,发现尤以明万历帝和清雍正帝为最(蔡和璧编著Chenghua Porcelain in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第16ff),而在后世竞相仿造成化瓷的作品中,也以万历窑与雍正窑最为成功,青花宫碗自然是仿造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雍正窑,在艺术风格气质上也做到了形神兼备的水平。如一件来自北京正观堂珍藏的雍正窑青花宫碗,果然是惟肖惟妙,但仔细端详,雍正窑作品仍无法复制出成化瓷最核心的艺术之魂,那就是一种无法言传的天真而恬静的赤子情怀。早在上世纪初期,西方收藏家就依循中国鉴赏家们的品味,将成化瓷器奉为收藏神物,深深地为成化瓷超凡入圣的艺术水平和烧造品质而折服。如西方最大的中国陶瓷收藏巨擘伦敦大维德爵士珍藏中,就有一组七件纹饰各异的成化宫碗,珍如拱璧,如今放置在大英博物馆的专门展厅中公开展出。实际上,每一件流传于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成化瓷,皆有一长串显赫的递藏背景和各种传奇收藏故事。比如苏富比这只秋葵宫碗,就是出自英国肯里夫爵士珍藏的三件成化宫碗之一。英国皇家空军中校The Right Honourable Lord Rolf Cunliffe 肯里夫勋爵(1899-1963年)是上世纪前半叶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著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之一。他于1944年从一件汉代的陶罐开始进入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涵括历代陶瓷、青铜器、玉器、鼻烟壶等。出于不凡的艺术品位和眼光,肯里夫爵士在1947年1月2日以475英镑从当时伦敦蒙特街(Mount Street)上著名的古董商 Peter Boode
商行买入三件成化青花宫碗(Roy Davids& Dominic Jellinek, 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 Scholars: Chinese Ceramics inBritain & America,England, 2011, p.133)。这件秋葵碗即为三者其一,曾在1971年英国古董商Bluett的展销会上以25000英镑售出,10年后在1981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又以407万港币再度成交,再接下来就是这次1.41亿港币的辉煌。(09)
从150英镑到25000英镑到407万港币到1.41亿港币,这种匪夷所思的价格飞跃,正好说明了真正永恒的艺术价值,无法用价钱来衡量。在幽微的蓝彩釉光中,闪烁着人类不惜一切追求完美、追求理想的本愿,它超越地域,超越时空,超越文化语言,传承下去,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谨以此短文,献给不久前逝世的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原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园先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