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景泰画无声也动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景泰蓝制作的关键步骤掐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线掐丝而成的虎毛遇风可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鸟羽和花蕊描绘得精细入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向日葵籽也用金线掐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景泰蓝制作的《清明上河图》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景泰蓝制作的关键步骤掐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线嵌出的螺纹动若流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几可乱真的景泰蓝瓷瓶画。
 

万根金线汇成的猛虎,千缕黄丝编织的麒麟。蔚蓝古瓷瓶上拂过古韵,清明上河图中可闻熙攘。一幅幅缤纷乱眼的景泰蓝画作,执笔者是一群听不到外面世界的人,他们心中,就只专注于绚丽的景泰蓝。能够以画为生、自食其力,这就是这群人的梦想与尊严。

命运向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昨日下午3时,广州南沙广东省残疾人信息产业园景泰蓝工作坊,一群特殊的残疾人在安静地忙碌着。他们是聋哑人,年纪在17岁至50岁之间,多数不识字,有的甚至连手语都不会。来这里之前,他们有的是木匠,有的是家庭妇女。但一年之后,他们却掌握了极其精湛的景泰蓝工艺技术,他们制作的景泰蓝画,线条丝丝入扣,层次分明,人物精美。

他们把心中的世界倾注于手中的金线与颜料,墙上、桌子上都摆着他们的作品,装裱后富丽堂皇,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这些作品,能够以画为生、自食其力,就是这群人的梦想与尊严。

万根金线 猛虎丝毛纤毫毕现

下午3点多,记者走进工作坊,他们正在专注地描画、粘铜线、上色、贴膜、装裱……

墙上、桌子上摆满了他们的作品,一只金光闪闪栩栩如生的“老虎”一下子吸引记者的目光。它身上虎纹,鼻毛都是货真价实的金线掐丝而成,红黑相间的虎纹用金线表达出来,竟然显出柔和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把。虎鼻上虎毛纤毫毕现,仿佛有风吹过,迎风挺立。

凑近一看就会更惊叹于作品的巧夺天工,这只老虎身上所有的细节都是由数万根金线掐丝而成,而虎毛的颜色过渡是天然矿石颜料“点蓝”而成,金属丝、彩石合成一体,画面平整光滑结实,彩石粒粒清晰可见。

“这幅作品就是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制成的。”负责培训的产业园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吴崇文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听障残疾人,听不到外面的世界。他们心中,就只专注于绚丽的景泰蓝。

千缕黄丝 聋哑妈妈编制希望

40多岁麦瑞仙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只会最简单的手语,来这里之前,她连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出过。记者经过她身边的时候,她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正在专注手中的画黄阁的麒麟。她正在进行的工作是掐丝,就是用金丝描绘出麒麟的大体形态,而且要表现出或喜或怒的神情,是件极其精细的活,也是景泰蓝制作程序中最有技术性的环节。按照图纸上的纹样,金线捏成形状不一的各式花纹和线条,而且两者必须达到1:1的比例。对于一个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妇女,更是难上加难。

吴崇文告诉记者,教会他们最简单的技术都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教麦瑞仙用的时间更久。因为她不识字,也不懂手语,用笔交流都不行。她只会一点点不地道地自创手语。 这对于艺术创作已经是一个难题,更不要说艺术创作的意境,光景泰蓝所用的颜料就有500种之多,分辨清楚都极为不易。

“学习了三个月,麦瑞仙的水平是不合格的,我们本想让她回去的。”吴崇文说,但她却找到我们,“神情激动”地告诉我们,她想学习,不要一分钱都可以。

吴崇文最后留下她,没有想到她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景泰蓝的荷花花蕊,传统的表现方法是用颜料表现,但她却想出用掐丝,然后再点蓝,花蕊红黄质感一下就出来,这是她的一个创举!”

麦瑞仙不会写字,但她通过别人“吃力”地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我学会作画,有人喜欢了,他们的生活就会好多了!

百音不闻 唯美艺术贴近心灵

45岁的司徒青松原来是一个木匠,而17的小叶来之前根本不愿意跟任何人交流。谈起制作景泰蓝画的难度,吴崇文坦言,最难的就是培训。“他们多数人本身是没有美术基础,而且表述跟常人不一样,交流起来会有障碍,所以教起来非常费劲,他们不能理解背景的处理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比如我们制作脸谱,谈到有对称,如何来跟他们解释什么是"对称"呢?这就很难了。”

从第一批为期10个月左右的残障人士培训开始,工作室就感受到了与这些特殊的工作群体磨合过程中的难度。残疾人不自信,相对来说文化程度低,也比较多疑,在选画稿的时候愿意选简单的,这个观念很难改变。所以景泰蓝工作室的负责人既要做专业辅导,又需要做心理辅导,以表扬和夸奖为主,来填补残障人士对于社会的不信任和跟常人沟通障碍的鸿沟。

“现在我们已经培养12名员工,我们希望他们都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希望他们作品有人喜欢!”而实际上,他们的作品已经非常受欢迎了,他们精心制作的唐卡作品,在港澳及海外经常有人愿出高价收购,甚至连IBM的高管参观后,都主动表示愿意为他们建立网站进行推广。

“我们在几年前就发现景泰蓝可以做成平面画,当时社会上也有一些,但做这个东西需要心静,许多年轻人不想进入这个行业,像有些人对于创作的感觉会比较浮躁。”这些残障人士可以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全心投入地进行景泰蓝工艺画的创作和完成,这是一项贴近心灵的艺术。

特写景泰蓝

景泰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

掐丝与点蓝(上色)在景泰蓝生产中是最需要时间,也最需要耐心的两道工序。掐丝就是将金线按事先设计好的图形“描绘”,点蓝就是上色,有时候,点一个直径大概一厘米的小圆圈,为了把釉料涂匀整平,也需要反复点抹五六次,一天的功夫也只能把一个水杯大小的景泰蓝点完,而烧成成品之前的景泰蓝则需要这样来回点蓝三四次。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