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工艺为清朝之最 近几年行情一路走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一:清康熙 青花枯枝寒雀纹梅瓶 高42.9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二:清康熙 青花双犄牡丹纹盖罐 高4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康熙 青花虎溪相送盖罐 高23.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走高。清代后期的人认为清朝的青花瓷里,康熙朝的是最好的。它们继承明代遗风并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这跟康熙皇帝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康熙坐稳江山以后开始注重官窑瓷器的烧造,派遣督陶官亲自到景德镇,于是青花在这时候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下子就跃上了清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高峰。

■整理: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康熙中期青花工艺最为突出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以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早期康熙青花瓷器,保留着明代遗风,如釉面肥润,色泽泛青;青花发色深沉、灰暗,或者迷混;画意粗犷,苍古浑朴。康熙中期青花开始使用上好的浙料,借鉴了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方绘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实感,既能表达浓艳粗犷的纹饰,又能表现淡雅纤细的图案,青花尤其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层次分明。晚期青花色调渐转浅淡或灰暗,有的呈色不稳,出现晕散。釉面除细润的粉白色外,还常见细硬的青白色。

康熙时期盛行“双犄牡丹”

这件康熙青花枯枝寒雀纹梅瓶(图一)画风奇特,雀鸟白眼看人。我是在一个古玩店里偶然看到它的。一进屋,我就看见店里架子上摆了很多东西,但这个青花梅瓶就摆在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这表明店主对它没认识。我拿起来一看,是康熙晚期的一个梅瓶,画的是枯枝花鸟,非常精彩。故宫博物院有一个类似的,很小,题有“雍正年制”四字款;这件是康熙的,很大。店主不懂这个瓶子,他可能认为这种稀稀拉拉的画法是晚清民国的,所以开价很低,我就跟他讨价还价,以很低的价钱买了,算是“捡了个漏儿”。

康熙时期瓷器上盛行“双犄牡丹”图(图二),图中的牡丹就像是长了两只角,往两边叉开。这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人们不会画才画成这样。康熙时期,中国绘画开始受西方绘画的影响,所以画家试图把一朵花画成立体的,当他不能画成立体时就成了这样,朝两边画,就画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样式,叫双犄牡丹。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生于北京。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据《醉文明》)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