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雕“滴水观音”30余年的潮起潮落[图]

谈起景德镇的雕塑陶瓷,人们自然会想到由景德镇雕塑界的“雕塑三老之一”蔡敬标创作的“站鳌滴水观音”。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站鳌滴水观音”就在国际上为景德镇争光,为当地带来了众多外汇,此后二三十年里,“滴水观音”几乎出现在景德镇每一个家庭。然而今天,我们已经难觅蔡敬标老人创作的“滴水观音”,原因在哪?记者走访了蔡敬标老人的儿子、雕塑技艺传承人蔡智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滴水观音”登上《人民日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蔡智强工作室的“滴水观音”。
  

卖出上百万港元高价

1979年,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带着蔡敬标创作的“站鳌滴水观音”等一批精美雕塑瓷来到了香港展览。这座观音瓶以其优雅的造型和独特的滴水功能,被香港客商以一百多万元港币买下。客商欣喜之余,还额外赠送给雕塑瓷厂一批当年在内地少见的进口彩电、音响和功放设备。

跟随父亲学艺的蔡智强讲述了“滴水观音”的创作过程。“在‘文革’时期,雕塑瓷厂号召大家搞创新,父亲蔡敬标因为对雕塑事业的痴迷和精通,他也在1978年拿出了第一个‘站鳌滴水观音’的模型。”这座观音,在不久后给厂里带来了百万港元的收入。

和电影《滴水观音》结缘

因为“滴水观音”极高的知名度,蔡敬标老人也曾有过一次“触电”经历,他的“滴水观音”成为1984年拍摄的反特电影《滴水观音》中一“主角”。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凡是外地客商来采购雕塑瓷,‘滴水观音’是必选产品。”从事陶瓷销售的江先生谈及“滴水观音”,一点都陌生。青女士则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谁家里不会摆着一个‘滴水观音’啊。”

一个人坚守“滴水观音”

那个时候景德镇大小作坊都在仿冒“滴水观音”。然而进入新世纪,辉煌对于“滴水观音”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大量粗制滥造击倒了“滴水观音”。一边是买家数量的剧减,一边是生产难度大,以至于市场上难觅“滴水观音”的身影。

好在还有一个人在坚持,他就是蔡敬标老人唯一的瓷雕技艺传承人,蔡敬标的儿子蔡智强。现在,蔡智强毅然会每年按照父亲留下的“滴水观音”模种,制作出几十个各类尺寸的“滴水观音”。“我的坚持,算是一种传承吧,我不希望父亲当年的鼎力之作,在我的手上,或者是在若干年后,只能存在人们脑中的回忆。”蔡智强说,“我不会放弃制作父亲的‘滴水观音’,当人们再度从我这里看到父亲原创的‘滴水观音’时,依然会被原创的美丽所吸引。”

 

个人简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蔡敬标,又名蔡木生,原籍江西丰城,1926年11月出生于福建。1937年来景德镇学艺谋生,师从瓷雕高手蔡雨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会员,被列为当代景德镇瓷雕艺术界“三老”之一,是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老一辈传统瓷雕艺术家。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