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瓷:永不磨灭的神话

花开富贵方肩红瓷花瓶
“中国红”,一个让陶瓷人终于圆了的梦。陶瓷上那片大红曾是陶瓷史上千古难题。多少年来,人们梦想把这人间最美的色调搬上瓷面。在中国陶瓷艺术长河中,唐代发明了铜红;后来,有了宋代的钧红瓷,明清时期的祭红、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瓷。尽管这些红色釉瓷的色泽也并非真正的大红,可就因为那一份“红”,使得烧制工艺要求极高;因为那一份“红”得来不易,这些陶瓷也就成为皇室内廷和历代国内外收藏品家追求的珍品;因为那一份“红”难成,陶瓷界常大诉“十窑九不成”、“千窑难得一品”的苦衷。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陶女浴火炼红瓷”的悲壮故事。
而对于“大红”的追求,近现代西方各国也竞相投入巨资,可研制工作至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因为釉下彩瓷器要求一定的白度、硬度和透明度,要在1300℃的高温下才能烧成。而促成陶瓷上大红色的釉料在温度升至800℃这个临界点时,“红颜”完全褪尽。一片“中国红”的醴陵红瓷的问世,引起了“当惊世界殊”—陶瓷上从此有了大红,而且是釉下彩大红。
红色象征着喜庆的颜色,不仅可以给生活带来喜悦的气氛,而且让人变的更加激情,勇敢直前,永不后退。另外,红瓷也在很多比赛中作为对胜利者的一种奖励。比如金隅队中最受欢迎的非“马政委”莫属。几位军官此次前来,特意为他准备了礼物——精美的盒子里装了一个红色的瓷瓶。一位大校通过客串翻译的常林告诉马布里,这是中国特有的红瓷,是瓷器中的上品。看着上面的图案,老马连连感叹:“太美了!”合影时,他还不忘把自己的手机递给常林,请他记录今天的经历。
中国历代的红瓷,名目倒是不少,唐代有铜红,明清有祭红、珊瑚红。可是和现在的标准红一比,颜色不是浓了,就是淡了。原因出在哪儿呢?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标准红的颜料。直到1919年,有个德国人发明了一种名叫硫硒化镉的颜料,这世界上才有了大红色。近百年来,很多人都想用这种颜料烧出漂亮的大红瓷,可一直没能成功,因为大红瓷需要1200度的高温才能烧成,而硫硒化铬颜料到了800度就分解褪色了,这个难题一直令陶瓷专家们束手无策。
在中国红瓷是怎样炼成的报道中说道:尹彦征原来是湖南省分析研究所的一名技术骨干,早在1996年,他就奉命率队攻关,研制大红瓷。他在实验室里一泡就是11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能耐1200多度高温的大红瓷,终于让他给研制出来了。专家们把尹彦征设计的炉子仔细研究了一番,终于打消了疑虑。2002年,中国红通过了专家的鉴定,成功地推向了市常2004年,尹彦征又把传统的彩绘工艺用在产品上,使中国红成为最受消费者青睐的陶瓷艺术品。尹彦征的公司,成为全世界唯一能生产高温大红瓷器的民营高科技股份制企业,固定资产5500万元,在全国开设了八个直营店,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尹彦征历尽挫折和辛苦,实现的是陶瓷业一个古老的梦想。尹彦征不仅实现了这个梦想,而且进行了创新,使中国红,这个陶瓷业的骄子和传统彩绘工艺相结合,赋予了中国红瓷器极高的美学价值。正是这一点,使他的中国红在琳琅满目的陶瓷艺术品市场独树一帜,获得艺术成就和商业利益的双丰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