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日本青花瓷韵(组图)
吉林 周军 石宪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这是清代诗人龚轼在《陶歌》中对青花瓷由衷的赞美。素雅恬静的青花瓷被外国人称作中国的“国瓷”,它从唐朝的萌芽到元朝的成熟,再到明朝的繁荣、清朝的鼎盛,历经了千年的风雨,依然历久弥新、动人心目。同样,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其青花技艺因受到中国传统瓷文化的深刻影响,并融入了日本民族古朴淡雅的审美情趣和精益求精的工艺追求,也已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如今,在伪满皇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批数目可观的日本青花瓷,现从国家二级文物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我们共同领略它们素肌玉骨的艺术魅力和淡泊幽远的东方情怀。


青花婴戏瓶
青花婴戏瓶
此瓶高26.1cm,口径12cm,腹径15.3cm,足径12.6cm。圆口,短颈,腹部呈腰鼓形,圈足,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平户产三川内”两行六字楷书款。造型美观匀称,瓷质莹润明亮,釉色清新淡雅,笔触细腻传神。通体青花纹饰,颈下与近足处各饰一周如意纹和双层仰莲纹,腹部稍下为婴戏图。婴戏图是中国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最早出现在唐代,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此瓶描绘的便是其中的传统题材——“扑蝶”。
画面上,松柏茂盛苍翠,牡丹雍容富贵,蝴蝶翩翩飞舞,一群憨态可人、梳着双发髻的孩童,正在追逐蝴蝶嬉戏,洋溢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境,仿佛可以听见孩子们银铃般欢快的笑声。
三川内和有田均位于日本九州西北部,古时为肥前国松浦郡,现属佐贺县境内。在李参平没有来到有田之前,这里仅仅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偏僻山村,自他首创瓷器后,以此为中心,周边窑炉兴盛,制瓷业急速地发展起来,三川内窑便是其中之一,它同有田、大河内山以及周边的波佐见等地的瓷品,都从伊万里港运往欧洲,所以由这里出口的瓷器统称为“伊万里烧”。


青花紫绘云龙兽耳尊
此件器物高16.4cm,口径24.1cm,腹径28.9cm,足径20.5cm。直口,圆腹,圈足,素底无釉,亦无款识。口沿下饰粗细弦纹各两周,肩部两侧附兽头衔环,兽头一侧为青花紫绘云龙图案,另一侧为手书篆字颇似九叠文的“延年益寿”四字。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大中型盛酒器具,始见于商代,盛行至西周,北宋后期为宫廷陈设用瓷。元以后,由于瓶、壶等品类繁多,并且更适于灌酒,尊便逐渐失去了实用器皿的作用,而多用于装饰和观赏。此尊烧制于日本明治时期,器型上龙纹身形强劲,龙首壮硕,方头宽额,鬃发浓密,咆哮吐舌,双眼圆睁,气势凶猛;其身有鳞纹,整齐匀密,爪有四指,伸展有力,肘毛飘舞如火焰;龙眉、龙口和龙身四周绘有大小不一的“山”字形紫色火焰纹,形成了如意祥云相簇、浓烈火焰相拥、威严巨龙翻腾云海的壮观画面。此器物胎体厚重,造型饱满,纹饰生动,字体曲绕成趣。
中国是龙的故乡,也是瓷器的故里,龙自然与瓷器有缘。龙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历代帝王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艺术想象力和智慧创造力。龙纹在瓷器上的应用始于唐代,宋、元以后愈加广泛,官窑御用有之,民间窑口亦有之。此器物上的龙纹是元代青花瓷最常见的纹饰,紫色火焰纹也是康熙盛行的样式,面釉上的墨色篆书,圆转婉通,浑厚大气。此件器物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青花加彩花卉瓶
此瓶高18.5cm,口径9.6cm,腹径13.8cm,足径9.9cm。撇口,垂腹,圈足,足内以青花书“今右门”草书款。通体施白釉,瓶身两侧对称绘有牡丹和菊花等花卉,近足处绘竖条纹饰一周。此瓶釉色乳白如凝脂,构图疏朗有致,花色艳丽饱满,青花和填彩烘托相衬,体现自然和谐之气。牡丹是中国瓷器上最为普遍的花纹之一,被称为“富贵之花”,代表着繁荣昌盛、美好幸福;菊花则是日本皇室的象征,是日本瓷器喜用的图案,两种花纹绘于一瓶,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李参平首创青花瓷不到30年,酒井田柿右卫门经过苦心钻研,成功地烧造出了彩绘瓷器,日本人为此把他尊为彩瓷始祖。彩绘瓷器产生以后,诸多窑家相继从烧造青花瓷,转向烧造彩绘瓷器。青花加彩日本称作“染锦手”,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技法,其工艺是先以釉下青花在生胎上描绘勾勒,挂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填涂或点缀完整花纹,此瓶上的花朵纹饰使用了此工艺,而花叶的处理则使用了青花斗彩。
在日本的有田最有名的窑址有两个,一是酒井田柿右卫门窑,另一个是今泉今右卫门窑,此瓶便产于今右卫门窑。日本的制瓷业实行世袭制,一般由长子承袭家业窑名,继承和发展家族事业,今右卫门家族的前十代传人都曾担任过锅岛烧的御用赤绘师。锅岛烧是锅岛藩的御用窑,1628年,佐贺藩主锅岛直茂命人在有田山谷开窑,由藩府投巨资提供一切费用,挑选最好的原料,集中藩内最优秀的画师和陶工,其烧造瓷器的历史持续了250余年。锅岛烧被喻为日本最为精巧的瓷器,百年来生产的所有瓷器,除藩主家庭自用外,只呈献给王室将军和各诸侯,既不出口国外,亦不卖给国人,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锅岛瓷器珍贵而稀少。明治时代,藩府官窑停烧,今右卫门的家族传人便开始致力于锅岛烧的复兴,经过四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成绩斐然,其两项家业技法“锅岛烧”和“色绘瓷器”被日本政府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俗称人间国宝)。此瓶作为今右卫门窑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锅岛烧品位高贵、格调正统、气息浓郁的官窑风格。


青花彩绘松竹梅碗
青花彩绘松竹梅碗
此碗高7cm,口径18.6cm,足径7.4cm。敞口、弧壁、圈足,足内施白釉,无款。通体青花彩绘,碗内中心图案为三朵环形缠枝茶花,花为桔色,叶为青色,外围也以青桔两色交叉网纹装饰;碗内壁有六处开光,三处为扇形,均绘松竹梅图案,另外三处圆形开光,边以深色青花晕染,内绘日出风景图案;碗外壁饰青花缠枝花纹,中间以三个单叶团纹间隔;近足处双圈内以青花绘蕨纹。此碗造型规整,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诸色质朴,对比强烈。
日本陶瓷学者把这种开光瓷器称为“芙蓉手”,以其形似盛开的芙蓉花而命名,初指开光青花大盘,以后引伸为开光青花盘、碟、碗等类别。由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历代陶瓷常用的装饰题材,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寓意。此碗产于明治时期,在效仿中国万历开光外销瓷,即国际上著名的“克拉克”瓷的基础上,融入了日本画风和用彩特点,其工艺同样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青花只作为纹饰的一部分,而红、绿、褐等诸多色彩,在浓郁青花的映衬下,更显绚丽多姿。
日本青花瓷虽然只有400年的历史,但因借鉴和传承了中国传统瓷文化的精髓,同时融入了日本民族雅致恬淡的审美取向和世代陶工们精益求精的智慧和汗水,使之灿烂地绽放于世界瓷器的艺术之林,随着时光的流逝,定会越发婉约动人,熠熠生辉。

青花山水瓶
此瓶高25cm,口径9cm,腹径17.2cm,足径9.4cm。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有田窑圭人作”两行六字行书款。通体青花纹饰,造型端庄优雅,瓷质细腻光洁,弧线柔和生动,笔墨沉郁苍劲。画面上峰峦高耸、苍松掩映、溪水潺潺、茅舍隐现、高士怡然,远望去宛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空灵悠远,韵味无穷。
日本将青花瓷称为染付,用钴料“吴须”绘于生胎表面,再施以透明釉,经1250℃—1350℃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日本很难找到优质的天然“吴须”原料,故多使用合成钴,由于其中含有氧化钴、铁、锰等矿物质,所以烧成后在白胎的映衬下,呈现青、蓝、紫、青黑等颜色,其色调也因釉料、坯胎、窑温及火焰性质的不同而产生微妙变化。中国的青花瓷在十四世纪中叶成熟后,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制瓷技术也由朝鲜传至日本。1592至1598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文禄·庆长之役”,战争中日本从朝鲜掠夺了大批陶工、陶瓷以及生产工具和原料,因此这次战争又被称为“陶瓷战争”。作为“战利品”之一的陶工李参平定居日本后,改名为金江三兵卫,最初生活在佐贺城外的唐人古场,后来在西多久的高丽谷建窑,烧制唐津样式的日用杂器。李参平一心想烧造瓷器,走遍了日本各地寻找瓷土,终于在有田河上流的泉山发现了白瓷矿(日本称石英粗面岩)。1616年,他招集在日本的18名朝鲜人移居有田,在上白川天狗谷筑窑安家,并成功地烧制出了白瓷和青花瓷,开启了日本瓷器的历史,因此李参平也被尊称为白瓷的鼻祖,有田窑随即名扬天下。此瓶是明治时期有田窑的作品,其造型、胎釉和绘画都明显带有中国青花瓷的痕迹。

青花球形罐
此罐高12.3cm,口径3.1cm,腹径9.3cm,足径5.2cm。小口,球形腹浑圆,圈足,足内施白釉,以青花书“九谷旭山”楷书款。通体青花纹饰,罐体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每层以细弦纹和留白间隔;口沿下饰串珠纹,肩部有八个万字团纹均匀分布;腹部有四处叶状的菱形开光,内绘湖泊亭台、人物树木;菱形四角均有三朵祥云相衬,开光区域以四叶一朵二方连续纹间隔,近足处绘变体莲纹一周。此罐形体古朴敦厚,釉质肥厚莹润,青花深翠浓重,构图繁密分明。这种饱满式设计,看似繁缛,实则井然有序,体现了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和美学特点。
日本九谷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55年的江户时代,地点是现在的日本石川县,相传九谷窑的创建人之一后藤才次郎,曾经来中国的景德镇学习陶艺,中国明代的陶工也参与了建窑工作,因此九谷瓷的风格深受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直接影响。“古九谷”开窑不到半个世纪,一场战乱,这个窑就此废绝了,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它气势恢弘的造型、浓重艳美的色泽、精湛考究的工艺,对日本陶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年之后,在其原址及附近的诸窑,相继而起再兴九古之业,形成了“再兴九古”窑系。1879年,日本对内实行殖产兴业的政策,扶植各种产业,石川县令千坂高雅为了再次复兴九谷,招募股东成立了九谷陶瓷会社,从此以具有组织机构的陶瓷生产企业集团为标志的“新九谷”诞生了。半个世纪中,“新九谷”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陶工和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大量瓷器出口到欧洲各国。九谷烧作为日本的传统工艺品,被日本民族视为日本文化的代表,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此罐便是“新九谷”时期“九谷旭山窑”的作品,传承了几百年来九谷陶瓷辉煌的艺术成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