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的千年功过(1)

景德镇之所以获得“瓷都”的盛名,这同此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这里出产的优质高岭土,至今还在开挖使用;周围盛产松柴和槎柴,为制瓷业提供廉价燃料;四周河流密布,南河流经城区,交通便捷;景德镇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各地的名师名匠,故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加上朝廷的重视,特别是明洪武二年设“御器厂”后,景德镇地位如日中天。

景德镇烧瓷历史超过了1400年,因宋景德年的制瓷,而将原名昌南镇改为景德镇,这实在是中国陶瓷史的佳话。那么景德镇千年发展史上有哪些功过呢?下面为您一一盘点景德镇瓷业的兴与衰。

第一,景德镇因其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位如日中天

景德镇之所以获得“瓷都”的盛名,这同此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这里出产的优质高岭土,至今还在开挖使用;周围盛产松柴和槎柴,为制瓷业提供廉价燃料;四周河流密布,南河流经城区,交通便捷;景德镇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各地的名师名匠,故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加上朝廷的重视,特别是明洪武二年设“御器厂”后,景德镇地位如日中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景德镇56头轻飞漫舞骨瓷餐具

第二,五代至明清的景德镇声誉鹊起,举世瞩目

景德镇在唐五代前没有什么地位,宋代受到定窑的影响,成功烧制仿玉器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全国各地都有销售,这为景德镇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生产的枢府瓷继承了影青瓷,也很有特色。最重要的是釉下彩的元青花烧制成功;元青花图案漂亮又容易清洗,功能上比较完备,自然受到朝野的青睐。元末明初士大夫文人尽管觉得青花俗气,不如宋代单色釉显得高贵素雅,但由于朝廷提倡,也使得青花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巩义县,宋代断了弦。青花器主要是中东等地来料加工的,这同郑和下西洋也有一定的关系。明清的青花瓷做得精细,粉彩瓷也不例外,景德镇从此声誉鹊起,举世瞩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品骨瓷和为贵56头景德镇青花餐具

第三,意识形态和市场规律作用下的景德镇瓷业

景德镇工匠的开拓创新精神十分可贵,东西做得非常细腻。景德镇的成功,有统治者好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市场规律。唐代人用瓷主要为邢窑、定窑、越窑的产品,俗称“南青北白”,唐三彩主要是陪葬品,战马千姿百态,骆驼造型各异,反映了盛唐向上有为的气象。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是在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整个产量数不上全国第一,老百姓大量用的是粗俗的陶瓷器,瓮、碗、罐等,江苏省宜兴窑至今仍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整个国家瓷质最好的就数景德镇烧制的。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