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钧窑焚香手炉赏析(图)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国家精神定下一个温情的调子,宋人的精神性格趋于内向、软化。宋代也是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朝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对神仙、巫觋、先兆无不崇信,天地山川、家家户户,无处无神。有神必有香火,香炉自是家家必备的器物。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香炉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
“春夏秋冬逢盛世,钧汝官哥定太平”,随着宋代瓷器的发展,瓷香炉开始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五大名窑的瓷香炉逐渐成了上层人士的把玩之物。
今年年初,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淮安——清江浦庙会期间举办大型鉴宝活动,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收藏爱好者携宝踊跃报名,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活动中,这件宋代钧窑香炉(见图)的登场,令鉴宝专家为之眼前一亮。
此炉即为焚香手炉,造型经典,工艺精湛,香灰胎骨,釉面滋润,采用二液分相制釉技术,釉面流痕生动,个别釉厚处显青色,透露出钧窑为北方青瓷系的本色;底足为手工捏制,施芝麻酱色护胎釉,积釉为淡青色,润度超过和田青白玉。这种现象为宋代后期瓷器追求玉质感提供了启示和技术基础。此香炉堪称传世名窑精品。
古人焚香,先将特制的小块木炭烧透,放入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填埋。在香灰中戳些孔,再放上瓷片、银叶、金钱等制成的“隔火”盛香,香不及火。瓷片的导热性能远不及银铜,可有效减缓香丸香球的焚烧速度,让香气缓缓散发,自是香风袅袅,低回悠长。而钧窑瓷片,是香灰胎,氧化铝含量低,厚薄适中,能有效减低香的损耗,非常经济,受热后更显色彩斑斓,是焚香最佳的“隔火”。众人追捧,难怪人们常用“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来形容钧窑的珍贵。
“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时间长久,香味散尽,就需要添香了。红颜知己,以食指与拇指轻捻一粒小小香丸,点入香炉,案榻之畔,夜半焚香。真是“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