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华解读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近日,由商务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的《2010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1年展望》正式发布。记者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就该“蓝皮书”中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

/>

记者:201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营状况如何?

张延华: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2010年是富有成就的一年,在强化专场细分、征集宣传以及资金溢出效应的共同推动下成绩斐然。在2010年各类拍卖业务涨幅榜上,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位于第二位,与进入“亿元时代”的2009年相比,增长了37.81%。大陆地区全年成交总额达314.35亿元,其中仅北京一地,全年文物艺术品成交总额就达280余亿元,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2010年,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成交纪录。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手卷、北宋黄庭坚的《砥柱铭》手卷,先后分别以3.08亿元和4.37亿元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宋徽宗御制清乾隆铭琴》以1.37亿元突破了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器物类的亿元纪录。全年具有市场指标性意义的单件成交超百万元的拍品,也由之前的1245件上升到了3466件,超亿元的拍品达到了11件。

记者:201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张延华:成交火爆、高价迭出成为201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要表征,而资金和机构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其推进市场发展的强大力量。

随着2010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的种种变化,尤其是国内股票市场及资产价格持续上升,艺术品成为了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品拍卖市场,推动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持续走高,也使得市场体现出被狭义货币供应量M1推动变化的特点。在良好收益预期的激励下,进入2010年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资金机构化的趋向也日益明显,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在艺术品市场上做试探性布局。

新资金和机构追求收藏的体系化和收益的精确化,从入场之初即运用其独有的优势,网罗专业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将买入的目光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确文化价值和社会共识的稀缺艺术资源上,直接参与并推动了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及中国艺术品亿元级价格纪录的不断刷新。

记者:请您预测一下2011年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走势?

张延华:2011年,随着货币政策由宽松向稳健的转变,流动性将降低,民间盲目游资的涌入量减少,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作为投资渠道的效应会随之有所减弱。但另一方面,由于房市、股市政策继续收紧,溢出的部分资金仍将可能进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而就艺术品市场本身而言,由于2010年天价成交的传播效应,沉寂多年的一些珍品旧藏也会因受到鼓舞而陆续进入市场,将继续支持2011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延续稀缺精品高价的成交趋势。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