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墨竹图》卷赏析
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即将上拍的《墨竹图》卷,系元吴镇绘,水墨绢本手卷,高27厘米,宽233厘米。创作于元至正十年(1350),签署《元梅道人墨竹》。钤“梅花■”朱文印、“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文印。鉴藏印有 “粤人谭敬印”白文印、“■■鉴定真迹”朱文印、“山阴任氏”朱文印、“墨林”朱文印、“项墨林印”白文印、“项墨林父秘笈之印”朱文印、“任氏振庭法华宝笈收藏真迹”朱文印、“子京”朱文印、“山阴任氏鉴定真迹”朱文印、“与古为徒”白文印、“延敬印”半朱文半白文、“项元汴印”朱文印、“任氏振庭”白文印、“平生真赏”朱文印等。其中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居士(一作墨林),浙江嘉兴人,精鉴赏,为明代最有名的鉴藏家。书画经元汴过目。引首有丁卯之秋(清嘉庆十二年 1807)梁同书题款“竹深留客处”。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乾隆进士,博学多闻,精鉴赏,书画过眼辄判其真伪,尤工于书。《墨竹图》为“九藤仙馆珍藏”。
竹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终年绿色,有节中空。竹是一种抗寒植物,翠竹、松柏与梅花皆比之岁寒君子,被誉为“岁寒三友”,即使在大雪纷飞的严冬,或北风凛冽的三九,它仍然挺拔不动摇,枝叶经冬不凋零。这种柔中带刚的性质,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常常将其比喻为人之气节。只有有气节的人,才能在各种逆境之中坚强屹立而不动摇。吴镇禀性孤耿,终生不官,也不与权势往来,他气节高尚,不向任何权势低头,他所绘之画,宁肯不为时人所赏,也决不随俗以处,这些正是酷爱竹和画竹的所在,以竹来喻以自己的人品高洁。
《墨竹图》卷,共分为四个段落,每段竹后都有题语,分别为“晴飞光煜煜”、“孔子适卫”、“鲜于伯机(鲜于枢,元书法家)题高房山墨竹诗”、“汉川修竹贱如蓬”等诗和文,以记述四段竹成的有关故事。四段图皆画于元至正十年(1350)五月九、十日前后数日,为吴镇晚年的重要傑作,被称为神品、极品。四段墨竹的风姿各不相同,通过对用笔的控制,使墨随之产生出浓淡不一的形态,墨色也呈现出有机的节奏感。竹叶随着墨势的走向,产生出长度,使之变长、变窄,竹叶排列参差均匀。这种画法,正是与吴镇书法中出现的一些形态相似的笔锋,如捺画、撇画,与竹叶的形态甚为相似,这种用笔,应是书、画之间的有机交融,使画面富有节奏感。
吴镇在四段中所题诗文中,多有“戏墨”、“梅道人戏墨”等语。但四段竹谱确画得十分认真,很有章法,功力独具,决不为随意涂抹。画竹,他自己在《竹谱》中写道:“如墨竹,干、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功夫,终不成画。画濡墨浅深,下笔有轻有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淡粗细,便见枯叶,仍需叶叶着枝,枝枝着节,…使笔笔有生意,面面得自然,四向团■,枝叶活动,方为成竹。…必使疏不至泛,繁不至乱,翻正向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有法度,不可一例涂去,如染皂绢然也。”(转引自《元代绘画史》176页)。吴镇在《书画题跋记》中也说“墨竹之法,作干、节、枝、叶而已,而叠叶为甚难,于此不工,则不得为佳画也”。(《佩文斋书画谱》卷16)。所以吴镇的“戏墨”涵咏着深刻的艺术修养,也揭示着艺术家的自我尊严。
自宋元以来,画竹者多学文同。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文同,宋诗人,书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终官湖州知州,善画墨竹)始。与可之工于墨竹,非天姿颖异,胸有渭川千亩,气压十万丈,胸有成竹,很难画好竹。元朝人画竹者,柯九思、李珩、吴镇等最为有名,也称“湖州竹派”。
吴镇曾画过数本《竹谱》,其中元至正十年(1350)为他的儿子佛奴所作的长篇巨册《竹谱》图册(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吴镇晚年的重要傑作之一。在《竹谱》中,不是用浓淡墨绘于某一固定的位置,而是通过用笔的节奏,使墨色随机产生出浓淡不一的形态,从而产生出丰富的节奏感。在这本图册中,每图之后,均写有大量的题跋,系统记述了他画竹的经验、方法和创作理论,为画竹图论之重要著作。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自称梅花和尚,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元四家之一。吴镇的祖上为宋朝官员,居汴梁,后南渡浙江。吴镇的祖上为宋朝官员,居汴梁,后南渡浙江。吴镇儿时曾与师兄从柳天骥学习“性命之学”,曾一度在春坡里为人卜算,并称其居处为“笑俗陋室”。吴镇终其一生隐居,他甚喜梅花,在自己居处遍植梅以赏,并将自己的号也和梅字相连。除研究儒家经典外,吴镇还通晓佛道之学,晚年信佛,给儿子取名“佛奴”。他生前为自己准备号了墓穴,立碑自题“梅花和尚之塔“。平时常往来于嘉兴,杭州一带,喜欢与贫士和僧人为友,常以诗书画自娱。以画山水和墨竹最为著名。
吴镇以其山水画的成就成为元四家之一。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而有所变化,自成一家。其题材多渔夫及隐逸生活,很多隐逸情况即为吴镇的自我写照,将他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山水自然融合成一个和谐的环境。将巨然山水画之润,提炼纯化,将幽淡之墨韵变为幽深的墨韵,取浓淡湿润之水墨效验,以表现不同层次的景色。吴镇重视笔墨,但又不惟求笔墨,而是将笔墨落实在神与形之上,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完美的形神统一的境界。画法上多用披麻长皴,湿笔重墨。在吴镇的印章中,还有“■中有味”、“蘧庐”、“梅花庵”、“嘉兴吴仲圭书画记“等。
吴镇善长草书,诗法唐朝唐朝的释■光,而又自成一家,他常用草书在绘画作品中题诗写文。他的行草沉静,笔画严谨,但风姿潇洒。他所绘竹石图的题诗,时人将其诗、书、画、合称为“三绝”。
吴镇的绘画,对明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明代画家中,最能得吴镇笔墨真传的是沈周,沈周的画大多为湿笔、重墨,水墨饱满。董其昌也从吴镇学到不少精华。清初的四王、吴恽,也从吴镇绘画中受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