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大瓶拍14.3万 长征题材走俏拍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龚耀庭彩绘长征大瓶 成交价:RMB14.3万)
  在近日落幕的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一只估价仅1万至2万元的1954年龚耀庭彩绘长征大瓶,成交价达到了14.3万元。今年适逢长征胜利70周年,彩绘长征大瓶的高价成交,只是近期长征题材艺术品走俏拍场的一个缩影。
  
  回顾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长征题材艺术品的成交明显趋热。其中最大的热点就是去年北京荣宝斋的秋季艺术品大拍上,沈尧伊在1980年创作的《长征之路》油画,以165万元成交。画家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红军长征的不同时空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这并不是长征题材作品拍卖的最高价,在2004年中贸圣佳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刘向平在1983年创作的《1935年遵义》,成交价达到了308万元。
  长征题材艺术品走俏拍场,不仅表现在高价艺术品的出现,也体现在巨大的市场认同上。在2004年中国嘉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宋文治的《长征第一关》立轴,成交价为25.85万元,而到了今年北京荣宝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宋文治同一题材同一大小的一幅作品,成交价已经达到了66万元。
  投资者之所以对长征题材作品如此追捧,除了追逐市场热点的因素之外,更有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作品深刻的内涵,往往可以体现出作者的真正艺术水准,这也是支撑艺术价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沈尧伊从不参与应酬画作的绘制。革命历史题材冷的时候他就在画,热的时候他依然平静地画下去。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艺术盛行新潮,人们纷纷跳入潮流,他却依然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沈尧伊描绘长征的绘画可以说不计其数,他创作的《遵义会议》、《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表现长征的绘画作品均堪称革命历史题材的名作,并收藏于重要博物馆。这也是市场对于《长征之路》追捧的重要原因。《1935年遵义》虽然创作时间比较晚,但其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于它证明了中国画有足够的力度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其采用中国画传统的平行加散点透视的方式,以遵义政治局会议的间歇为切入点,将当年的历史真实地再现,20年来多次刊载于党史、军事史图书及画册中,已经成为遵义会议历史的形象代言。
  长征题材艺术品走俏拍场,也应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这并不是说拍卖会上只有长征题材艺术品才有投资价值,而是要提醒投资者应该选择怎样的拍品。综观近年来的艺术品拍卖,从追求艺术品的名头,到追捧某种画风,如国画中的工笔画、西画中的写实画派。现在市场又对于当代艺术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但你是否想过,花这么多钱购买这些艺术品是否值得呢?艺术品是否真正地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呢?这些都是值得投资者在进入拍场之前考虑的。
责任编辑:晓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