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乾隆瓷瓶背后的“瓷器爱国主义”

上周,一对中年英国兄妹在打扫去世亲人的房间时发现的乾隆时期瓷瓶,拍出4.59亿人民币天价,震惊英国媒体。竞拍者几乎全是中国人,最后这只花瓶被一位来自北京的中国人买走。有英国记者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

有人将拍卖中国文物的外国人比为“强盗”,并不十分确切。一则,尽管仅仅圆明园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就有150万件,但也不排除其中小部分系商业途径;二则,历史上西方列强抢走了大量中国文物,但如今举办拍卖会的外国人并不是抢夺者本人,一些外国人本身也是通过经济手段购得中国文物的。但无论怎样,中国人从外国人手中高价买回流失文物,其性质首先是商业行为。

我国政府对海外文物回归的态度很明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就表示,“国家不赞成不支持购买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当然,现阶段依法追索面临着很大难度,民间购买和捐赠因此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补充方式。

但是,当中国富豪为了获得流失海外的文物竞相抬价时,这种行为的动机就值得追问了。如果旨在表达爱国主义,那么,任何一个中国人拍得文物都可以,互相抬价大可不必。更何况,竞拍者并未表示要将拍得的文物捐赠给国家。这就意味着如果文物升值,文物完全可能再次被外国拍卖者买走。竞拍者到底是看中文物的升值预期,还是表达爱国主义感情,很难说清。至于“瓷器爱国主义”,如果我们引以为荣,就更显愚蠢。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