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古代书画投资 大有“钱途”

随着中国嘉德、北京诚轩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的相继落槌,今年北方地区的春拍似乎落下了帷幕。但是近日天津国拍从海外征集回流了董其昌绫本书法手卷精品,并将在北京进行拍卖,市场的投资热情又开始高涨起来,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古代书画已成为艺术品投资市场宠儿。

精品未拍先热

此次从海外回流董其昌书画精品虽然要到7月拍卖,但是由于其珍罕程度高,目前已经受到了媒体以及业界的广泛关注。据负责拍卖的天津国拍的有关人士介绍,这件作品长269厘米,高27.5厘米,为绫本。内容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夕宴悬圃》诗两首和《霍将军》诗一首。通篇书法线条饱满,节奏舒缓,显示了董其昌书风渲澹、温文的意境,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件绫本长卷的卷尾,有清代画家“四王”之首的王时敏的长篇题跋。王时敏在少年时曾经得到董其昌的激赏,他的题跋更显示董其昌绫本书法手卷的流传有序。

春拍表现抢眼

在今年已经举行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古代书画的表现十分抢眼。在中国嘉德春拍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上,总成交额超过了1.2亿元,成交率达到了78%,其中钱维城的《雁荡图》手卷,成交价达到了2408万元,也创下了今年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价(上图为部分内容)。中国古代书画的走强,与目前书画拍卖市场的整体走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陆俨少、傅抱石等近现代的名家精品之作都超过千万元的时候,古代名家的作品无论在时间上、数量上,还是作品的风格上,都不逊于前者,而且价格相对较低,被市场追捧自然不在话下。

投资需流传有序

在古代书画投资中,讲究的就是流传有序,著录清晰。所谓“流传有序”,就是在书画上能够体现出收藏者的身份,就像此次拍卖中有王时敏的题跋;所谓“著录清晰”,就是能够被专业的书籍所著录,如《石渠宝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等,钱维城的《雁荡图》手卷就被《石渠宝笈》所著录。

投资古代书画作品最重要的就是防伪,但这并不是说仿作的古代书画就没有价值。仿伪之作至今有证可考的自晋代始,宋代最盛,这一高潮一直延续到明代。其中一些佳作不仅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历史价值、鉴赏价值,有的还具有文物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有实力购买精品,自然可以参与到这股热潮中。如果买不起精品,也可以将重点开始放到古代书画上,特别是对于中小名头以及一些早期的仿制名家的古代书画上。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