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信拍卖五四青年画家刘华龙作品《丝绸之路·西出长安》

中国优秀中青年画家刘华龙的重要油画作品《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即将于6月11日在中诚信拍卖公司春拍油画精品专场中拍卖。作品尺幅巨大,将近3米长,1.5米高,构图宏伟,大气磅礴,色彩厚重,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大唐盛世时丝绸之路的辉煌盛况,是不可多得的以西画油彩生动表现中华历史文化的大型精品。作品从1998年构思到2005完稿年前后历时8年,是刘华龙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作之一。刘华龙是中国当代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以西画表现中华历史文化见长,他创作的《不世之筑.长城》《丝绸之路.西出长安》《渥巴锡和他的部民回归中国》《子曰春秋》《大者无畏》等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广泛的关注。《丝绸之路.西出长安》是其重要作品中第一次进入拍场,目前该作品已引起不少藏家的咨询,值得关注。

《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不是简单的历史描述,而是刘华龙先生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情结的反映,其个性化的油画语言在我们的眼前生动地、创造性地重现出那段源远流长的历史的精彩片段、那一段亿万中华民族子孙无法忘却的曾经璀璨的文化。

刘华龙先生历经数年的心血的大作《丝绸之路.西出长安》,营造出史诗般的场景,使我们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一群前来长安的西域商人完成了在东方大国、当时的世界大都市的贸易后,又匆匆踏上了漫漫的回程。远处的天空是刘华龙惯用的色彩和大面积的涂抹,显得大胆而巧妙,既似晚霞又似与茫茫大漠浑然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中,是商旅的驮队。骆驼活灵活现的各色姿态体现出画家的深入的刻划能力。商队里的人形色各异,层层迭迭,栩栩如生。鼓鼓的行囊加重了行旅的负担,也表现出此行的收获。老人饱经沧桑,年轻人充满激情。画面中部前景的少女如鲜花欲绽放,消解了画面因过于厚重而带来的压抑,使画作的张力达到了极致又恰到好处。画面右下方半截埋入沙土的、打碎的陶罐暗喻路途的辛劳和不易。画作左侧远去的护卫背影具有强烈的隐喻意味,凸显出前路的未知和艰险。右侧远景模糊的长安城在画面中似乎是不经意的一笔,这恰恰体现出艺术家的高超的艺术语言驾御能力,起到了欲盖弥彰的作用,和画面浓郁的西域风情构成了互文,昭示了其时东方文明的魅力。东方友人的送别加重了画面的悲壮色彩,历史在这一瞬间凝固。画作的每一处都体现出艺术家的精妙构思,其凝重的笔触,把莫名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之一,而且也是最开放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丝绸之路对于这一时期经济和文化交流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身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了解曾经的辉煌并非意味站在过去繁荣和梦想中沾沾自喜,仅仅只是为了全面的了解我们自己、我们民族的过去,才能更加充分的了解现在。

作品深刻反映出刘华龙的历史情结、民族精神和使命感。在當代藝術高度商業化的今天,居然還有如此篤定執著于中華歷史文化的油畫藝術家,这种情感和执着在当下的当代艺术市场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他的符号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他坚持的新历史主义是用当代的视角结合当代的材料融合传统技法对历史进行重新诠释,这在中国不长的油画史中既是对历史的回归和坚守,又是对当代艺术的反叛和创新。刘华龙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更以其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感情,为我们回顾和重温历史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可能。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