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春拍回暖真相

2009年的春拍已经渐渐偃旗息鼓,成交上丝毫看不出“冷清、萧条”的迹象,依然是天价迭爆。于是,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率先“回暖”了;

但当年火爆的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仍然远远没有回到“6000点”;当年被人踏破过无数次门槛的艺术家工作室,今天依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回暖”的判断到底是出自目前市场状况的真实反映,还是属于缺乏理性分析的盲目自信?

“6171.2万元”——5月30日零点二十分,随着拍卖师落下手中的拍槌,今春国内拍卖会最重头的一件拍品——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在历经45分钟150余个回合的叫价后,被一位国内买家纳入囊中。

这件作品所在的北京保利2009年春拍“中国绘画艺术夜场”和“元明清宫廷艺术夜场”,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本季最引人瞩目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夜场自5月29日晚8时开槌,千余人入场,鏖战近6个小时,120余件拍品斩获3.64亿元,成交率近九成——这样的场面和阵势,即便在前几年的“牛市”中也属罕见。

在中国嘉德,所推出的本季重量级拍品——宋画《瑞应图》:长约15米,绘有400余人,人物数量几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量齐观,并且留有从乾隆皇帝到嘉庆、宣统皇帝共计钤盖御玺24方,还有乾隆皇帝御笔亲书跋文450字,此幅作品在《石渠宝芨》、《石渠随笔》、《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中均有详细记载,无疑是清宫散佚的重要文物。经过32次激烈叫价,最终这件稀世珍品以582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558号场内藏家收入囊中。

于是,圈内外观点不得不在越来越多的“事实”面前,暂时统一在了这样的观点之下:在金融危机依然肆虐下的今天,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率先“回暖”。

传统板块一直没冷过

内地拍卖市场最具风向标意义的两家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本季春拍看似不约而同地都“恰巧”推出了以宋代古画为主打拍品的策略,其实,这正是中国主流拍卖公司在萧条期中不得不掂起的“法宝”之一:传统板块救市。

在2007年秋拍中,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一张刘野的《小海军》成交价为900万元;如今刘野的《朝阳》在香港佳士得仅以326万元成交,而即使缩水近2/3的成绩却依然可以排在同场作品中的首位。

反观传统板块,在2007年“牛市”中,明代古画《赤壁图》拍出过超7000万元的拍卖纪录,两年后同级别的《写生珍禽图》仅仅少了1000多万元,市场始终平稳。而瓷器等古董市场、近现代中国绘画市场,也依然是价格平稳的走势。换句话说:传统板块的拍卖成绩并没有“冷”过,也就谈不上“回暖”的概念了;而真正可以涉及到“回暖”概念的当代艺术板块,这一次的成绩依然惨淡。

选择不拍什么更重要

今年参加拍卖会的人都会有一个突出的印象:在整场拍品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专场拍卖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而且名目繁多。比如同样是“中国书画”专场,现在就有可能被分解成:“历代帝王书法”、“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中国艺术品也场”、“清宫旧藏书画”……

而原先拍卖场中纷纷列入重头戏的“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随着金融危机的降临,立刻缩减了规模,亚洲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合二为一。

始终处于坚挺状态的瓷器、家具等古董板块,也被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重新包装、策划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专场:例如“百家文玩”、“紫砂壶专场”、“元明清宫廷艺术”等专场。

也就是说,各家拍卖公司本季春拍的总体策略都是追求尽可能高的成交率,宁肯放弃某一类“风险较大”的板块,损失掉佣金的收入,也要首先保证60%的成交率。在这样的市场策略下,目前各主流拍卖公司普遍成交红火,表面上一片繁荣的景象,也就很好理解了。

艺术家工作室依然冷清

宋永红的工作室隐藏在北京郊外的一处农庄内,院落很大,足有1000多平方米,画室、卧式、会客厅、厨房、锅炉房……一应俱全。院门口拴着狗,墙上钉着篮球框,屋里摆着乒乓球台,椅子上放着电吉他,厨房墙上挂着自己和朋友们的作品……看上去宋永红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宋永红就开始介入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了,“当时叫现代艺术,也有叫前卫艺术的”。大概在1990年以后,宋永红就开始卖作品了,随后他就慢慢变成了“有钱人”。宋永红的油画买家也就越来越多了,以欧美等地的西方买家为主。

2005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第一个市场高潮期,“每天都有人给你打电话,每天都有人举着钱要给你交订金,那样的感觉其实挺恐怖的。”但经过了三年的疯狂,2008年国庆节后,“所有人似乎一夜间都消失了,一个电话也没有了”,于是,宋永红又回到了熟悉的、想画就画、不想画就看盗版碟或者找朋友喝酒的生活轨迹中了。

经过了足有三年时间的“闹腾”,如今“冷清”的日子宋永红很是珍惜,“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呆了”。宋永红说,艺术品的创作都是“闲”出来的,如果艺术家总处于“赶活儿”的状态中,就会变得很焦灼,一定不会有好的作品出来。“发呆”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价值。

如今,宋永红一周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三天在工作室里搞创作,两天闲着约朋友、发呆,大礼拜陪妻子、女儿玩。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