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春拍续写“海上旧梦” 淘金讲究好事成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耳通”仲尼式古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国时期的“海涛”蕉叶式古琴

在即将于7月1日在申城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上,“海上旧梦”将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继4月推出这个专场之后,上海崇源拍卖行将再次推出史量才、李鸿业、张雪庚、沈柏年等人的藏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史量才和他的夫人沈双清使用过的一对古琴,更是引人注目。

 这对古琴,被业界称为“男琴”和“女琴”,其中清代“耳通”仲尼式古琴,长121厘米,宽20厘米,是报业巨头史量才的旧藏,被称为“男琴”;民国时期的“海涛”蕉叶式古琴,为杭州著名商人汪自新制作并赠送给史量才夫人沈双清的。这两把古琴原来皆藏于秋水山庄,后为沈双清唯一继承人沈柏年保存至今,可谓流传有序。

俗话说:好事成双。在艺术品投资中,也讲究成双成对。近现代的许多大收藏家赏玩文物,都讲究器物摆放陈列的完美,特别是瓷、玉器以及杂件都讲究对称陈列,对于单件艺术珍品往往会倾尽全力寻觅“另一半”。在今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有一件清乾隆·釉里红团螭龙纹葫芦瓶,以1332.8万元高价成交,就在中国嘉德2008春拍“珍宝归途——清代瓷器精粹”专场中,也拍出一件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当时以1232万元的价格摘冠。两件拍品几乎一模一样,对于藏家来看,如果不是为了配对,是很难想象花千万高价的。

近现代上海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私人收藏成就了如今上海博物馆的馆藏。当然,他们收藏中有少部分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续写“海上旧梦”的同时,将进一步引出了一段段“古董世家”的话题。透过此次专场拍卖,近现代海上收藏家们的品格与品位再次得以体现,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妨可以关注其中的藏品,与市场自己的藏品,包括其他在市场流通的藏品有无相同,力争能够使得自己的收藏能够“好事成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