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常嘉煌拍画助家乡学子

常嘉煌,1950年生,满族,杭州人。擅长油画,旅日艺术家。
其父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1996年,常嘉煌从日本留学回国,主持开发敦煌现代石窟艺术研究至今。
昨天,著名画家、杭州人常嘉煌给本报来电,希望将自己正在创作的巨幅油画《钱江潮》在故乡拍卖,筹集资金建立“浙江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
常嘉煌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儿子,常氏两代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敦煌的血,并且对故乡浙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记者就此事对常嘉煌进行了电话访谈——
记者:在我同常家交往的近30年中,在我的印象中您家的画是不卖的,您父亲的画基本上都捐献给了故乡杭州,为什么这次会有商业运作?
常嘉煌:父亲去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全部作品捐献给了国家和故乡杭州,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建立了常书鸿美术馆。父母生前也告诫我不要做商业画家,所以市场上看不到常书鸿及家人的油画拍卖。但是今年很特殊,我在海外看到大量报道,讲金融风暴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想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市场,通过拍卖筹集资金,作为一部分故乡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
记者:能介绍一下您想拍卖的油画《钱江潮》吗?
常嘉煌:这幅油画,同1982年我父母捐赠给母校浙江大学的油画《攀登珠峰》(高3.3米、宽6米)大小相当。当年父母在浙大创作《攀登珠峰》时,特意叮嘱我说:“希望将来你也有一幅大型油画送给故乡人民。”我想,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时机。
《钱江潮》是我创作历时最长的一幅作品,其中有一个创作构思的推倒和重来。2004年4月,我父亲百年诞辰前夕,我回浙大创作油画,我的脑海里有了钱江时代和新西湖的概念,眼前也经常翻滚着金黄色钱江潮的画面。这些年来,我有空的时候就构思创作这幅作品,目前画稿已近尾声。
记者:您主持开拓的中国敦煌现代石窟目前进程如何?
常嘉煌:中国敦煌现代石窟通过复原敦煌古代最精美的石窟、汇集海内外艺术家的现代艺术创作,尝试建立新型文物保护模式和新型产业模式。目前这项工程正在加速开发,试图将当代最新生存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在渺无人烟的极端地区,再造新的物质和精神的绿洲。其中有:在敦煌古代河床创建新的石窟群,用古老的载体留存当代绘画、雕塑、音乐、多媒体艺术等文明信息;在戈壁和绿洲边缘地带进行与自然、人群相融合的高度文明生存居住试验单元,同时也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开拓新途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