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下降15.38%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文物拍卖企业达436家企业,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成交额300余亿元。”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旗下艺委会发布一份《2015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情况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2015年市场规模较上年有所下调,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额下降15.38%.

  从市场结构上看,近现代和当代书画的缩水直接拉动整体市场下滑;古代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宫廷艺术、佛教艺术保持稳定增长,名人信札等新门类逐节攀升。从需求结构上看,大资金依然锁定名家巨作,老藏家理性出价,新买家偏好多元。

  据悉,该报告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杭州西泠、北京翰海、广东崇正、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等10家拍卖公司为调查样本。

  特点①中国书画成交量价齐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迅速,在2009年出现单件拍品过亿后,市场持续向好,至2011年达到高峰,成交额553.53亿元,跃入国际前列,改变全球格局。

  不过,中拍协艺委会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以增速放缓为特征、以集约发展为内涵的新常态,是新旧常态过渡和转折时期,对于拍卖行业来讲亦然。这从被调查的10家拍卖公司2015市场规模量额双减,拍品结构持续变化中可见一斑。

  据上述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上述10家公司共举办407个专场拍卖,上拍67747件(套),成交46073件(套),成交率68.01%,成交额为168.34亿元(该文所述成交额均含买方佣金)。市场规模较2014年有一定比例下降,其中,专场数量减少17.61%、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额下降15.38%.

  记者获悉,除10家公司交易规模总体下调外,国内其他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也普遍出现不同幅度的减量,甚至有些中小型企业出于谨慎暂停拍卖活动,市场下滑的态势依然在持续。

  中拍协艺委会称,近4年来,10家公司年度成交总额稳定在150亿-200亿元之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基本稳定在300-380亿元之间,这或许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规模。

  成交额、成交量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书画成交量和成交额减少。据统计,2015年,10家公司共举办中国书画拍卖158个专场,上拍18598件(套),成交13055件(套),成交率70.20%,成交额97.53亿元。与上年相比,成交量减少5424件(套),成交额减少27.7亿元。

  据统计,在近现代书画板块,10家公司共推出近现代书画专场103个,上拍12232件(套),成交8490件(套),成交率69.41%,成交额64.19亿元。与上年相比,成交量减少3191件(套),成交额减少18.89亿元,其对中国书画的下调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率达68.19%.

  近现代书画整体下调,但近现代“大师板块”依然坚挺,继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黄胄之后,潘天寿、李可染成为年度热点。近现代书画各大专场设置依然高亢,中国嘉德春秋两季大观夜场近现代共成交14.16亿元,北京保利春秋两季“近现代书画夜场”共成交9.27亿元,北京匡时“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共成交5.46亿元,西泠拍卖“中国近现代书画(一)(二)(三)”共成交3.50亿元。

  当代书画板块是最受冷落的市场,去年10家公司仅推出专场23个,上拍2433件(套),成交1951件(套),成交率80.19%,成交额6.73亿元。同比上年,成交量减少1997件(套),成交额减少10.67亿元,降幅高达61.32%.

  同时,当代书画在该年度受到各大公司减量,成交量缩减一半以上,名家巨作大幅减少,千万级拍品仅有4件(套),较2014年少了10件(套)。

  分析指出,当代书画遭遇冷淡,大概归结于其在学术上仍缺乏定论和沉淀,在价格上人为因素较多,在市场发展上过度透支,在客观因素上受反腐冲击,在未来趋势上存在不确定性等几方面原因。

  古代书画是近年来市场表现较为稳定的板块,甚至在2014年秋拍逆势增长。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专场32个,上拍3933件(套),成交2614件(套),成交率66.46%,成交额26.61亿元,同比上年,成交量虽减少236件(套),但成交额却增长了1.84亿元。从近年来看,10家公司古代书画基本稳定在25亿-30亿元之间。

  分析认为,中国古代书画的稀缺价值和历史价值决定了其市场价值和市场需求的稳定性,该年度内各大公司在古代书画上也加大征集力度,不乏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甚至填补历史研究空白的作品,这些珍贵文物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均应得到相应价值体现,这也予以收藏市场一个永恒的信心。

  特点②油画及当代艺术、佛教艺术持续增长

  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油画及当代艺术专场36个,上拍3010件(套),成交2235件(套),成交率74.25%,成交额14.24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基本稳定,仅减少25件(套),成交额却增长2.16亿元,且共计16件作品在千万以上。

  宫廷艺术在去年亦有较出色表现。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与宫廷相关艺术专场15个,上拍695件(套),成交482件(套),成交率72.20%,成交额13.97亿元。与上年相比,成交量增加131件(套),成交额增加5.89亿元,增长幅度72.90%.其中北京保利两季推出的“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成交额达4.45亿元。

  佛教艺术品亦有双位数增长。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与佛教相关的艺术专场17个,上拍2186件(套),成交1275件(套),成交率58.33%,成交额7.04亿元。相比上年,成交量稳定,成交额增加1.07亿元,增长幅度17.92%.在北京保利秋拍推出的“Speelman秘藏梵像聚珍”专场,12件佛像共计成交1.9亿元,其中,一尊“十四世纪释迦牟尼”以1.035亿元成交,创下了内地佛像拍卖第一次过亿元的纪录。

  信札手迹等成为业务新亮点。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信札手迹专场14个专场,成交2589件(套),成交额2.11亿元,相比上年翻一番。

  特点③36个精品专场100%成交

  从去年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中可发现,虽然整体大市表现较冷,然而有部分精品专场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据介绍,2015年度,10家公司成交率100%的专场共计36个,成交2820件(套),成交额14.41亿元,较上年增加3个专场及0.26亿元成交额。36个专场中单件成交1000万元以上拍品21件(套),其中一件在1亿元以上。

  分析指出,成交率较高的专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家珍藏专场,如九藤书屋藏画、虚怀斋藏画、香书轩藏名人书札、有容堂藏吴昌硕、山田家藏张大千、放鹤楼藏扇、朱昌言藏画、静悟堂藏画、米景扬藏画、钱大钧藏蒋介石密令手谕、逸云斋珍紫砂、Speelman秘藏梵像等;二是学术专场,如85新潮美术、二十世纪前辈优秀艺术家水彩作品、沙耆比利时时期艺术、清代宫廷绘画、清代御窑花器、重要青铜器、碑刻专场等;三是集珍专场,如澄道——古代绘画夜场、江左风流·名家藏珍、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近现代西方大师作品专场等。

  10家公司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专场共计37个,上拍4382件(套),成交3256件(套),成交率74.30%,成交额79.29亿元,这37个专场占据10家公司年度成交总额的47.10%,其市场决定性作用可见而知。37个专场单件标的均价达243.53万元,而单件成交在100万元以上的作品有1135件(套),单件成交在1000万元以上的拍品有125件(套)。

  ■新动向

  市场资金出现多向流动

  新常态下,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投机机会不断消失,这使得市场各方参与者逐渐冷静,回到“尊重文化内涵、遵循市场规律”的道路上来。

  在经济调整和业态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拍卖企业也意识到“共性生存”已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和维持企业的生存。通过过去一年的观察,发现大型拍卖企业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它们在强化自身长项来稳定质量和规模的同时,也积极进行求新、求变的探索,表现在地域扩张、业态组合、专场创意、招商营销、拍卖模式等方面。

  中拍协艺委会表示,中型拍卖企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但它们对提升自身质量和调整经营思路的决心更加坚定,预计未来追质量、求差异、提服务的竞争趋势愈加明显,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完成市场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拍卖模式也逐步推陈出新,一些国际理念逐步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和接受,部分拍卖公司开始尝试“常态化”、“亲民化”、“高效化”、“低成本化”、“专题化”的拍卖活动,并开始注重培育具有广阔空间的艺术消费市场。

  此外,一些拍卖企业主动适应信息化潮流,借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开展相关服务活动,并尝试网络拍卖、微信拍卖,这些方式成为了传统拍卖的重要补充,为艺术品拍卖注入了新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5年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仍未显信心的情况下,市场资金出现了多向流动。一方面,内地藏家大举到海外寻求机会,身影遍布纽约、伦敦等多地的亚洲艺术节,佳士得“安思远收藏品拍卖专场”更是受到内地藏家的高度追捧,一些具有相当实力的内地企业家还先后以高价购入梵高、毕加索、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另一方面,国内一些流动性资金也开始转向Z股市、黄金及一些新兴产业。这对于2015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持续下滑起到直接作用,应当引起业界人士的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