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品拍卖像“奶油蛋糕” 借力电商振兴
2014-09-18 13:33:38 来源:东方网 已浏览次
“2013年上海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40.5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11.54%,而北京占69.41%。”昨天举行的2014上海艺术品拍卖论坛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透露的这组数据,令上海从业者如坐针毡。从半壁江山到跌近10%,上海艺术品拍卖为何没了昔日辉煌?
上海艺术品拍卖像“奶油蛋糕”
“艺术品拍卖在北京是肉夹馍,吃得饱;在上海是奶油蛋糕,好看。”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嘉德拍卖董事寇勤的比喻让南北同行会心一笑。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首场书画拍卖会敲响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2003年之后,上海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眼下杭州西泠印社拍卖额就超过上海所有拍卖行。
寇勤认为,上海拍卖行兼营业务多。做艺术品拍卖费时费力,开槌前,拍行要征集拍品,事后到处要账。相比之下,公物拍卖、法院拍卖简单明了。寇勤也开过资产拍卖中心,获利不菲,但最后还是关了,“没有文化含量。”他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品部门与资产拍卖部门无法沟通,前者都是个人委托,需要一对一服务,1万元差距就能让客户从甲拍卖行跑到乙拍卖行。而对后者,1万元算不了什么。
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认为,两地文化造就北京以艺术品拍卖见长,而上海在资产拍卖中遥遥领先,“说实话,艺术品拍卖有时像博傻游戏,买家一直在举牌,从几百万元举到上亿元,近乎疯狂竞价,出天价的人被看做‘英豪’,换了一地可能就成了‘土豪’。资产拍卖确保价值兑现,流通性也较艺术品高得多。”
借力电商寻找下一个拐点
尽管本地拍卖业市场份额下滑,但谁也无法否认,上海蕴藏着巨大潜力。嘉德、保利、佳士得、苏富比都视上海为必争之地。上海本地拍卖行如何发挥地利优势?
上海敬华艺术空间总监侯团章表示,“在外行人看来,艺术品拍卖水太深,成了圈子市场、小众市场、自给自足市场。只有诚信,才能源源不断有生力军进入。”上海驰瀚拍卖董事长曹峥嵘也提出,诚信经营,承担起艺术品价格标杆、安全保障、市场风向标和信息集散地功能。
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量饱和、面临瓶颈,上海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认为,上海有能力借电商之势在下一个拐点扳回一城,通过互联网将中低价位艺术品卖给中青年藏家。这与侯团章不谋而合,“中低端艺术品拍卖市场没有建立起来,这个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应该变单一的小众市场为多层次的拍卖市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