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拍卖风波频现:相关法律法规待健全
2014-07-01 16:02: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近日,莫言早期短篇小说代表作《苍蝇·门牙》手稿被报道将在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上拍后,莫言叫停此事,希望委托人赵庆伟能归还手稿并捐赠给现代文学馆保存。对于手稿拍卖频出风波,业内专家指出,法律的空白是引起纠纷不断的重要原因,是一场关乎“情”与“理”的博弈。
独特研究价值受藏家青睐
近几年,手稿的表现引人注目,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的抢手货和重要的收藏门类。作者在创作时的特性、笔迹都能够清晰地在纸张上表现,其文学成就、气质、精神、生活状况等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研究。此外,纸张、墨迹等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珍贵的历史内涵不言而喻,中国嘉德、北京匡时、上海朵云轩、西泠拍卖等各大拍卖行纷纷搜集有关手稿呈现给市场。
对于手稿的艺术价值,中国嘉德古籍善本、碑帖法书部总经理拓晓堂认为,首先手稿从文物角度来讲是属于孤本,手稿与原作之间会存在差异,对于研究作者最初的构思具有很大帮助;其次,文章排版与原稿可能会有出入,在校对时也有一定的帮助。“此外,随着电脑的应用,手稿会越来越少,它的稀缺性会逐渐显现。”拓晓堂说。
歌德拍卖董事总裁王晓文表示,手稿是珍稀的文化财产,如果藏家没有抢救这些手稿,价值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推出专场拍卖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手稿、保护文化,通过市场行为让其产生一个合理的价值,引起大家对手稿的重视。”
手稿拍卖法规待健全
而对于近两年频出的手稿纠纷,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于法律不健全所导致的。王晓文指出,手稿与信札存在区别,信札更多地涉及通信往来,涉及个人隐私或者不为人知的事情,而手稿大部分是发表过的内容,不存在隐私。从法律来看,涉及物权和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但是目前拍卖中相关法律还是空白,西方手稿拍卖存在多年,是因为它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在中国,手稿拍卖还属新兴门类,随着市场逐渐正规化,以及法律的健全,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王晓文说。
对于手稿的物权问题,拓晓堂认为,首先要明确手稿是何时流散出来的,收藏家又是何时收藏的。“从法律角度来讲,现在法律不能追溯以前的行为。是否有充足的法律依据,这是应该研究和商讨的问题。”
虽然手稿逐渐在市场中吸引藏家眼球,但是风波频出的纠纷以及价格远不及书画行情,令拍卖行的一些人士表示“吃力不讨好”。对于手稿拍卖风波频出,拓晓堂认为,这对未来拍卖行征集手稿拍卖会有一定的影响。
王晓文则表示,此次莫言手稿撤拍会对未来手稿上拍有警示作用。“首先会让出版社、藏家以及拍卖行等对手稿的保护更加重视,其次会引发业内对相关法律健全的呼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但我对未来手稿拍卖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