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科勒:林风眠珍贵作品或将点亮“亚洲艺术品拍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林风眠20世纪50年代作品《京剧一景》;尺寸:56x43厘米;估计可拍得200000—300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30—195万元)

中国文物网10月10日编译报道:瑞士顶尖拍卖行苏黎世科勒拍卖行宣布将于10月29—30日举行“亚洲艺术品拍卖”。除精美的佛教青铜像、掐丝珐琅、玉器、牙雕、漆器、鼻烟壶外,本次拍卖还将呈献中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多幅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两幅画作的创作时间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文革)以前,因此极具收藏价值。

林风眠1900年出生于广东,1991年逝世于香港,是中国画坛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在世时便被“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评为“伟大的艺术老师”;年轻时,曾用时七年时间在巴黎潜心学习西方艺术的技巧与风格;在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Matisse,野兽派创始人)和意大利杰出绘画大师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的影响下,林风眠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绘画风格;1923年初,创作了意在表现思想家们摸索人生之路的大型油画《摸索》,次年饱受赞誉的《摸索》便入选1924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回国后,林风眠在杭州主持筹办了国立艺术学院(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1966年文革开始时,他被迫毁掉毕生创作的逾1000幅国画作品,并于1967、1974年两次被拘,每次拘禁时间均长达四年之久;78岁时重获自由,并在香港继续绘画事业,此后作品多次荣登各种大型展览;1991年逝世后,香港、上海、北京、台湾等地多次举办活动缅杯、纪念和学习林风眠大师。

本次拍卖会上呈献的这幅布面油画,高56厘米、宽43厘米,描绘的是文革前京剧表演的一个场景。由于该作品自1960年便由瑞士的一位私人藏家收藏,所以躲过了文革时期的文物大劫,也因而极具收藏与艺术价值。据科勒拍卖行估计,该画或可拍得200000—300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30—195万元)。

此外,其他备受瞩目的拍品还包括瑞士私人藏家收藏的罕见中国景泰蓝,时间可追溯至18世纪,以及大量欧洲私人藏家收藏的佛教铜像,如一尊来自西藏丹萨替寺的四臂女神像,时间可追溯至15世纪,估计可拍得250000—350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62—227万元),一尊保存完好的金刚亥母镀金青铜像,估计可拍得180000—250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17—162万元)。(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Daily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