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不见天价神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3年保利春拍现场。

随着北京荣宝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于日前落槌,持续近三个月的国内2013年春拍已近尾声。无论是从成交率还是从成交金额来看,步入调整期近两年的国内艺术市场已现转暖迹象。不过,前些年频现拍场的“天价”宝贝热度退潮明显,不仅亿元拍品难现拍场,就连千万元级别的拍品数量也大为缩水。相反,中低档价位精品开始受到藏家追捧,特别是有着人文含量的书法作品,正在成为市场新宠。

亿元拍品未现江湖

有人用“虚晃一枪”来形容国内2013年春拍市场。3月30日,率先登场的北京荣宝2013迎春拍卖会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黎雄才的《长青不老松》以8960万元的价格落槌,让国内艺术市场顿时感受到“春的暖意”。不过十几场大型拍卖活动下来,除“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以9315万元的价格成交外,再无拍品能带来惊艳的表现,人们期待中的亿元拍品更是没能现身。

其实,今年春拍不乏名贵之作。保利推出的傅抱石作品《云中君和大司命》,报出逾2亿元的创纪录底价,但是最终因无人竞价,只得撤拍。同样出自保利的《蒙古山水地图》手卷,拍前估价8000万元,不过在拍场上叫到7500万元就无人再应价,最终只得以流拍收场。

北京荣宝拍卖[微博]总经理刘尚勇[微博]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经历了两年的调整期,虽然目前走势已相对平缓,但买家对超高价作品显然依旧谨慎。不过,齐白石、张大千、吴作人等大家的作品还是保持着较高成交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艺术品收藏价格趋于稳定,除非再出精品,否则很难再生“神话”。

宝难寻急坏拍卖行

20天前的匡时春拍,傅抱石的《后赤壁图》以3795万元的价格拔得头筹。尽管外人看来挺风光,但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微博]却心生寒意。“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在董国强看来,如今市场上缺的就是好拍品,“一些精品交易过后就不再入场了。”

“现在的问题是,不缺买家,缺卖家,没有好东西出来。”董国强说,现在好作品很难征集,他自己跑到外面“淘宝”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年有10个月都在外面。”据中国嘉德[微博]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微博]透露,今年春拍,有80%的书画作品都是首次亮相的所谓“生货”。

“所谓‘征集难’,其实是指价格在数千万元、上亿元的高端艺术品的征集难。”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微博]说,原因在于它们的交易成本太高,在市场不景气时,卖家尤其不舍出手。“它们数量本就极其稀少,并不适合市场炒作,大多被藏家‘沉淀’在自己手上了,除非有一个非常‘心动’的价格,而这在市场调整期几无可能。”

书画板块惊喜不断

尽管一再声言“征集难”,但董国强的匡时在本月初推出的“书画夜场”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成交价过千万元的拍品有18件,过五百万元的拍品更是多达50件。无独有偶,嘉德今年春拍也瞄准了中低价位的拍品。郭彤透露,嘉德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50万元至500万元以内的中段价位拍卖。

拍卖公司如此定位,显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与“天价”拍品或流拍或退拍形成鲜明对比,不少低估价的拍品竞价异常火爆,成交价往往是估价的十多倍,甚至达到上百倍,其中尤以“书法板块”表现最为突出。今年4月,嘉德四季第33期拍卖会上,拍前估价仅万元左右的杨虎城《楷书》,以264.5万元成交,溢价逾200倍;冯玉祥的《隶书五言诗》也以超百万元成交。匡时推出的“于右任书法专场”,82件拍品更是全数成交,其成交总额达2229万元。

“正是因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才促成国内艺术市场的快速复苏。”在董国强看来,书法这种与文化相关的艺术在市场上被重新重视,正是文化意识觉醒的表现。而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教授赵力[微博]的看法更为直接,他认为,本轮艺术市场的调整,与其说表现在价格上,不如说是内容上的调整,像书法、当代水墨的走热,既满足了新兴藏家群体的需求,也丰富了艺术市场的门类。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