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清中期御制景泰蓝现身佳士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 世纪清中期为中国景泰蓝艺术的鼎盛时期,本次拍卖将呈现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御制景泰蓝藏品。(佳士得/图)

中国文物网4月1日编译报道:作为《中国瓷器与艺术品》春季拍卖会的一部分,《崇敬与完美 — 欧洲私人珍藏御制景泰蓝精品》拍卖会将于 2013 年 5 月29 日在香港佳士得举槌。本次拍卖会共甄选出 26 件形态各异的景泰蓝精品,预计成交额将超过 4100 万港元(合 530 万美元)。

18 世纪清中期为中国景泰蓝艺术的鼎盛时期,本次拍卖将呈现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御制景泰蓝藏品。届时,除笔架、案炉及小型花瓶摆件等一系列深得收藏家青睐的小型传统拍品之外,香炉、花瓶及鱼缸等较为少见的大型藏品也将现身本次拍卖会。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多数藏品均为清乾隆年间官窑制品,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和美学价值,未来市场价值不可限量。此次拍卖的所有景泰蓝艺术品均是从欧洲私人藏品中精选而出,且前期主要是在世界级拍卖行或著名经销商手中购得,出处明确。

景泰蓝工艺是一种古代用于装饰金属器皿的复杂技术,制作景泰蓝制品首先要用铜或青铜制胎,然后用柔软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精美的花纹,并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其中,最后经反复烧制而成。景泰蓝制品在 18 世纪曾广泛用于装饰清代宫廷,并为皇家御用。后因其独特的高贵气息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流芳百世。自 18 世纪以来,欧洲人将收藏中国景泰蓝制品视为是高雅品位和独特风格的象征。景泰蓝制品虽产于明清时期,但却融合了中国和西方的装饰元素,同时运用了青铜、瓷器和绘画等多种工艺,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近年来,欧洲、俄罗斯和大中华地区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景泰蓝收藏家,足以表明世人对景泰蓝艺术品的青睐。(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daily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