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书画收藏的六大绝技
中国文物网(编辑 李秀远)近年,书画收藏“水深”“火热”的现象频现。“水深”因其造假制假现象泛滥,一不留神就会蒙受巨大损失;“火热”因书画收藏占据着国内乃至国际收藏市场的头把交椅,大批收藏爱好者投身到书画收藏的大军中来。然而,想要跻身收藏领域必须懂鉴定,或者说掌握基础的鉴定知识。过往,因为鉴定知识的匮乏而深受其害的收藏者不计其数。然而书画鉴定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中国文物网记者走访了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秘书长、墨耕堂画院院长、著名鉴藏家、书画家田原,请教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深奥的鉴定知识简易化”等问题。
中国文物网:书画板块作为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领头羊,赝品过多一直令广大收藏爱好者很懊恼,很多藏友缺乏鉴定知识,您能为这些藏友讲解一些鉴定方法吗?
田原:首先,鉴定是一门科学,一门比较学和经验学。一些前辈,如张珩、徐邦达、谢稚柳、刘久庵、启功、杨仁凯及我们在书画鉴定实践中,总结了五种书画鉴定的方法,我自己个人的经验又加上了一种,一共六种书画鉴定方法。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田原 中国文物网李秀远(摄)
一是时代风格,文物是时间的痕迹,是不能逆转的。比如,文革时期是个狂热的年代,即便人们无法吃饱穿暖,但是还是很开心的跳着“中字舞”,一看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而现在即便人们穿上了黄军装,扎上板带,跳着“中字舞”,你也没法复制那个时代的特征,因为骨子里无法表达那个时代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
二是个人风格,包括几十个因素,简单的说,比如,一个时代有许多的山水画画家,他们都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因此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作品就难免有着类似的风格。但是每个画家个人的题材、用笔、用墨、用色、构图等等却一定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每个人的风格又分为学习阶段、自我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
针对画家个人风格的掌握对鉴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幅唐伯虎画的“虎”不见了,需要索赔,那么索赔多少呢?后来这个案子交到了北京的专家们手里,大家相视一笑,因为这个案子不需要继续审了,这幅画是假的,不值几个钱。唐伯虎擅画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鸟,是从来不画”虎”的。
三是款印,款印是取信于人的,在中国就是说要画押盖章。而在全世界通用的是签名,因为根据落款签名的笔迹,能够很好的判断这幅作品是不是作者本人的真迹(笔迹学相当于鉴定中的DAN)。
四是避讳,特别在古书画中避讳作用很大。古人作画写字避讳皇帝的名字中的字,中国人很讲究尊师重礼,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后人不可以称呼先生的名字,臣子不能称呼皇帝的名字等等。比如故宫的神武门原本叫做玄武门,但因康熙皇帝名玄烨,为避开“玄”字,故更名为神武门。比如说从文献避讳中,启功先生就鉴定了许多“黄庭坚画的冤家错案“。
五是著录和装裱材料,著录中对于许多画作是有存档的,能够查有所据。从材料和装裱形式也能证明,比如乾隆不可能用其后年代的纸,而乾隆后期虽然可能用到乾隆的纸,但是后人所写的字与乾隆的字墨色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民间的装裱和宫廷的装裱也是不一样的,不可能达到宫廷装裱的大气。
六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科技检测融入到书画鉴定中来,如碳十四测定、热光谱分析、真迹样本数据的对比、作品放大对比等等手段。
中国文物网:您认为收藏爱好者本身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田原:如果要收藏,我总结为八个字“有钱,有眼,有闲,有胆。”
有钱。收藏是市场行为,要有足够的金钱支撑,无论你从画廊还是拍卖市场买东西,都是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交易而言自然是出价高者胜出,在竞争中是没有任何人情存在的。
有眼。所谓“有眼”,就是眼力,需要收藏者本身具备相当的鉴赏能力、鉴定能力,要懂行,不能一无所知就盲目入行,最好自己成为火眼金睛,如果自己的眼力不行,就一定要请权威的艺术顾问,要善于借眼,但是最后一定要达到自己能够独立鉴定。
有闲。就是要有时间,为什么要有时间呢?因为收藏靠的不仅仅是能力,也要靠机遇,而机遇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寻觅的。
有胆。收藏过程中的魄力很重要,有了值得收藏的精品,如果当时没有入手的话,那么机会稍纵即逝,之后必然后悔莫及。因为好的作品当时显得贵了一些,但是三五年之后就会发现它真正的价值。往往成功者都是敢于冒险的人。当然胆识是建立在上述几点的综合素质之上的,无知者无惧的胆不是我所提倡的。
田原简介
田亚洲,笔名田原,斋号墨耕堂主、博文斋主等,祖籍陕西。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邀教授、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收藏鉴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田原自幼崇文尚武,少年时曾为著名游泳运动员,十余岁师从著名学者、书画家卫俊秀、刘自椟、徐庶之等学习,后居京华又向黄胄、启功、史树青等大家学习书画、诗文、鉴赏等。
曾同北大、故宫、国博等单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徐邦达、启功、史树青、任继愈等创办国内首家中国神州大学文物鉴定与保护系,为清华大学、中央党校、银川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单位讲授书画鉴赏及艺术品市场讲座。
田原书法师承传统而有新意,四体皆能,尤以榜书、行书及篆隶见长,画承前贤,所做花鸟、人物小品等,文人气息扑面而来,清新典雅。印承秦汉,传统而又不失时代之风,下刀如神,曾有日刻印数300余枚,被称为“印坛快刀手”,作品曾在国内大展,大赛中多次获奖,被重要机构收藏出版,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韩国前总理南德佑、国家领导人万里等收藏有田原的书画篆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