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拍年报观察: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否存在饱和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有309家,比2010年增加56家。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沪两地,这些新增企业中不乏具备金融、房地产或文化等集团背景,不仅反映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资本结构。这样的一种状况有一个词语形容最为贴切——下海,改革开放语境中的“下海”,更多的意味是巨大的风险和可观的回报,带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意味。“海”,则成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空间的隐喻。对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中国既有文物的数量之多、当代艺术品作品创作速度之快,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本快速积累,则成了艺术品拍卖市场语境中的“海”。

新兴拍卖公司涌入市场是一个财富故事,更是拍卖行业经营越来越专业化和差异化的样本。

如果在十年前,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的,做一家拍卖公司?艺术品拍卖?收藏?做拍卖公司的注册资本是那时候遥不可及的,还要有比现在严格百倍的把关。在二十年前,那个时候正是中国艺术品拍卖最好的时光,起码是在现场看来,并不存在着非常严格的竞争,寥寥可数的几家拍卖公司,有鉴定保证的充足的货源。对于今天的假货漫天以及征集困难等局面,那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从2007年开始,大量资本急速注入到拍卖市场,房地产和金融背景的资本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不断下海的“拍卖人”既给市场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又带来了恶性竞争等违反行规的行为,使得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度被大众所诟病,但艺术品拍卖的高额回报率以及收藏全民化驱使,让更多的人和资本下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1年全国文物拍卖企业注册资本额分布表

注: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报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雅昌艺术网数据监测中心发布了2011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此次报告是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和中拍协艺委会共同编制的《2001年统计年报》。其中有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有309家,比2010年增加56家(不含4家于2011年恢复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309家文物拍卖企业中,192家企业具备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117家具备第一、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全资质。其中,在2011年度批准增加第一类文物经营资质的企业有11家。此外,本年度内被暂停资质的企业有1家。309家文物拍卖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超过37.66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00(含)万元以上的6家;在3000(含)到5000万元之间的有10家,2000(含)到3000万元之间的有9家;1000(含)到2000万元之间的有284家。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首先呈现出来的是艺术品拍卖行业在整个拍卖行业中的贡献度,以及艺术品拍卖行业的高额回报率,这是不断有资本进入的最终利益原因。而这组数据最耐人寻味的就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饱和度,以年均60家的速度增长,就需要有同比例增长标的和新买家进场,这些因素的增长又是谁来创造的呢?是否存在市场的饱和?

“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当行业市场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有足够多的成长空间,并且能带来高回报率,那么都会有很多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艺术品拍卖行业也不例外,在这个阶段,必然会有资本进入,这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当记者问道艺术品市场受到资本青睐时,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副总经理谢晓冬如是说。另外,谢晓冬对雅昌艺术网说,不管是地方性的拍卖公司,还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区成立的中小拍卖行来讲,是自由市场的需要。高端的艺术品市场需要品牌越来越突出的拍卖公司,而对于地方性的艺术品创造和买将来讲,就需要地方性的中小拍卖公司的出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最高价书画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4.255亿元  中国嘉德

拍卖公司的集中出现一方面是自由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客户和拍卖行业自身的需求,谢晓冬进一步补充道。首先从客户的角度来讲,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收藏的买家,他们是十分欢迎这种专业性的中小拍卖公司的出现,在拍品和服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对于既有拍卖行来讲,竞争带来的结果肯定是优胜劣汰,为了避免被市场淘汰,拍卖公司必然会做出改革,谢晓冬说,从自己目前对拍卖公司的经营来看,中国的拍卖公司的服务和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和其他服务行业不可同日而语。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