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发布 中国嘉德夺六个第一

日前,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根据报告统计,2011年度,全国共举办779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553.53亿元。

其中,中国嘉德位列2011年度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实收拍品款第一,2011年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实收佣金第一,2011年全国文物拍卖企业佣金比例第一。同时,2011年度,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共纳税14.62亿元,中国嘉德位列2011年度全国文物拍卖企业总纳税第一,2011年度全国文物拍卖企业营业税纳税第一,2011年度全国文物拍卖企业所得税纳税第一。报告显示,相关纳税数据已经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核实,均为所属期实缴数。

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举办779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拍667720件(套)拍品,成交368305件(套),成交率55.16%,成交额553.53亿元。在拍品结构上,中国书画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其作品成交额366.72亿元,占本年度市场总额的66.25%;瓷玉杂项成交120.04亿元,占21.69%;油画及当代艺术成交37.86亿元,占6.84%;古籍善本成交6.68亿元,市场份额为1.20%;邮品钱币成交9.35亿元,占市场总额1.69%。除上述门类外,2011年度,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珠宝、翡翠、名表、名酒、茶、当代工艺品等其它门类作品成交额为12.87亿元,市场份额为2.33%。

税收部分,2011年度,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共纳税14.62亿元,在各类税种中,企业所得税额为6.50亿元,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所缴营业税额为2.32亿元。

海外回流文物2011年继续受到关注,全年全国回流文物标的共计18755件(套),成交15315件(套),成交额为58.79亿元。海外回流文物成交率和成交均价相对较高。2011年,回流文物成交率高达81.66%,远远高于55.16%的市场平均成交率,并且成交均价达到38.39万元/件(套)。同时,报告显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海外文物回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直接为我国印刷出版业、会展业、旅游饭店业、邮递业、银行业、保险业、广告传媒业、教育培训业等相关行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6月,由56家企业共同倡议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正式发布,行业诚信建设受到重视,行业诚信体系建立、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关于中国嘉德

成立于1993年5月,是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总部设于北京。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四期“嘉德四季”拍卖会。公司设有上海、天津、香港、台湾、日本办事处及北美办事处。

经过中国嘉德的努力,诸多国宝级的珍品如“翁氏藏书”、“唐摹怀素食鱼帖”、“宋高宗手书养生论”、“朱熹春雨帖”和“出师颂”等重要拍品,或从海外回归大陆,或从民间流向重要收藏机构;同时,各项目不断有突破区域性以及世界性艺术品拍卖成交最高价的纪录。2007年秋拍中,明代仇英《赤壁图》以人民币7952万元的成交价使中国绘画类作品拍卖价格首次超过千万美元级别。经中国嘉德拍出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春拍,4.255亿);王羲之草书《平安帖》(2010秋拍,3.08亿);齐白石《山水册》(2011秋拍,1.94亿);王翚《唐人诗意图》(2011秋拍,1.265亿);李可染《韶山》(2012年春拍,1.24亿);陈栝《情韵墨花》(2010秋拍,1.137亿元人民币);李可染《长征》(2010秋拍,1.075亿元);张大千《爱痕湖》(2010春拍,1.008亿元);朱熹、张景修等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2009秋拍,成交价1.008亿元);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古琴(2011春拍,1.15亿元);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2004年春拍,成交价3575万元)、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2006春拍,成交价5280万元)、“明 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2010秋拍,4312万元);陈逸飞《山地风》(2011春拍,8165万);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2011春拍,4830万)等以及邮品钱币门类的多项珍品均创造了各项目的历史最高价。

中国嘉德首批并连续被评为中国拍卖企业AAA级最高资质,获得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守信企业称号。

中国嘉德在2008年获北京奥林匹克博览会独家授权举办奥运专场拍卖会,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9年分获世界集邮展览会指定独家举办邮品拍卖会。中国嘉德长期以来还积极参与慈善捐献并扶助艺术教育等公益活动。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