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拍卖:另类艺术品投资

随着各地文交所的整顿以及业务“转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文交所青睐的新目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开启了另一种艺术品的投资方向。

随着各地文交所的整顿以及业务“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文交所青睐的新目标。日前,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携手广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非遗”拍卖,与之前上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交相辉映,显示出“非遗”拍卖的良好市场潜力。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开启了另一种艺术品的投资方向,相较于价格较高的名家书画,热衷于收藏的普通投资者更易于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上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的最终结果就被业内称为“出乎意料”,其中114件拍品成交率88%,最终成交金额达774.4万元。能取得如此成绩完全出乎主办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朵云轩的预计。

这彰显了“非遗”拍卖的价值所在。

多地试水“非遗”拍卖

如果算上不久前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非遗”拍卖,目前国内已经有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地方开始了对“非遗”拍卖的试水。

而这其中,上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是今年较早探索“非遗”拍卖的主题拍卖会。在该届拍卖会上,紫檀雕刻的《达摩祖师》最终以260万成交,成为全场价格最高的拍品。除此之外,拍品中其它很多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的最终成交价格都十分不错。

拍卖会共上拍114件拍品,涵盖了朵云轩木版水印、海派剪纸、嘉定竹刻、紫檀雕刻、曹素功墨锭、鲁庵印泥、连环画、金山农民画、上海细刻、三林瓷刻、海派紫砂、海派玉雕、中式盘扣、三林刺绣、民族乐器、海派石雕等16个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大众知晓度高,但也有的连艺术圈中人都未必了解,因此价格也出现较大的悬殊,有高达数百万的,也有低至数百元的。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拍卖结果真实地反映了海派“非遗”各项目的现状,此次拍卖是对“非遗”拍品行情的一次调研。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