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20年 资本狂欢背后“破亿”大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92年10月,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在二十一世纪饭店剧场举槌,自此正式打开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大门。20年,从破冰之举到成为世界拍卖总量第一,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成长颇有“中国速度”之风。

最能表现中国拍卖市场突飞猛进的,非那些随着时间上扬的数字莫属。1993年、1994年,上海朵云轩和中国嘉德举行首场拍卖,中国近现代板块的张大千、任伯年、齐白石一上阵,便以百万元价位定下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坐标。时隔仅两年,1996年10月,傅抱石的《丽人行》一亮相,就以1078万元的成交价,瞬间把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最高点”带到了千万级别。而更为“夸张”的纪录由中国书画板块书写:自2009年秋拍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迈入亿元的门槛后,仅半年的时间,黄庭坚的《砥柱铭》就把这个纪录飙升至了4.368亿元,令人咋舌。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也是这20年来,中国拍卖上演的文物艺术品和财富的更替。但这20年不只有冷冰冰的数字,还有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成长的故事、关于国宝通过拍卖回流国内的故事,以及拍卖人自己的故事……

20年间,拍卖的中国速度足以令世界侧目,只是近两年,拍卖越来越成为财富阶层挤走行家的“游戏”,一味地追求更高价,让这种繁盛来得有点虚幻。毕竟,“20岁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还只是少年,路还是要走下去,而且要稳步向前。因而,本报推出中国艺术品拍卖20年专题,正是对这20年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回望、纪录,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

古代书画 打响“破亿”的号角

文物艺术品市场起步伊始,因为人们的文化水平局限,对中国古代书画缺乏认识,当时古代书画的价位一直偏低。内地20年的拍卖史中,最早的千万级拍品是从古代书画开始的:1995年的北宋张先《十咏图》拍出1980万元。

而到2002年,单件成交超过千万元的古代书画就有3件。此后,亿元拍品也是从古代书画突破。2009年秋拍中,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成交。不过,即使是今天也没有上升到其应有的高度。

点评:赵榆(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近现代书画 大家作品价格稳定

与古代书画相比,藏家对同时代的画家更为了解,因此近现代作品在有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后很快就突破了百万。进而在1996年,以傅抱石《丽人行》1078万元成交为标志,近现代板块又突破了千万元级别。现在近现代书画拍卖处于平稳期,精品出现的数量在减少,但每件作品的价位并不会减少。在这一板块,十来位大家的作品是一直受到关注的。山水画方面有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人物画方面是蒋兆和及其弟子黄胄,花鸟画是于非闇,综合性大家则是齐白石、张大千。

点评:赵榆(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瓷器 主导权仍在海外

1995年,明永乐青花绶带葫芦瓶以1331万元成交价创国内中国瓷器拍卖成交最高纪录。

2005年,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八棱大瓶”以5280万元成交。

2009年,清雍正《柠檬黄地洋彩六方瓶》以6776万元成交。

2009年,清乾隆《青花红彩葫芦瓶》以6776万元成交。

2012年,“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拍出6888.5万元。

瓷器在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没有优势。作为立体造型艺术,中国瓷器受国际藏家喜欢。这100多年来流向海外的瓷器多为海外藏家收藏。大陆市场起来后,书画市场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从海外华人那回流比较容易,但流入洋人手中的顶级瓷器回归之路就很长,没有顶级瓷器出现的内地市场自然创不了高价。

点评:甘学军(北京华辰拍卖董事长)

当代艺术 过山车式暴涨回落

2006年,北京保利拍卖,刘小东《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成交,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纪录。

2008年,方力钧《1997.1》以1030万元成交,使艺术家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首次突破千万。

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曾梵志《系列之三:婚礼》以4025万元成交,位列艺术家个人最高纪录第2位。

2005年国外市场中当代艺术出现井喷。此后,中国当代艺术急剧升温。内地拍场也纷纷设立专场。2006年北京保利拍卖中,刘小东《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成交,是内地拍卖公司在当代艺术领域树立的一个标杆。

不过当代艺术板块最贵的艺术品,都在海外创下,这与当代艺术的定价权主要在海外有关。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后,欧美开始抛售,华人圈不断吸纳当代艺术,由此在2008年后当代艺术板块形成高位调整、国内接纳的格局,让当代艺术形成的千万、百万格局硬撑了几年。而今年秋拍,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苏富比拍场上出现跳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雁南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1994年,嘉德成立后的首场拍卖会便已出现两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文物。-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94年,嘉德成立后的首场拍卖会便已出现两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文物。

20年前,由于政策局限,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一片空白。但总有些人对新鲜事着迷。1993年,中国嘉德创始人之一王雁南从长城饭店副总经理之位“下海”到了文物拍卖领域。这些年里,嘉德在成长和强大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从无到有、从零到狂飙的突进。

入行时,赶上“破冰之拍”

1992年,时任长城饭店副总经理的王雁南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认识仅仅只是报纸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常报道外国公司怎么卖印象派的巨作,“类似凡·高的《向日葵》卖到日本的保险公司,那会儿我都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公司”,王雁南说。

王雁南与拍卖并非毫无交集。上世纪80年代末,有外国公司来长城饭店做拍卖,她觉得挺新奇,“还有当场砸小提琴的”,后来她才知道那是行为艺术。那场令她印象深刻的拍卖发生在1988年,那年,苏富比拍卖公司试图将触角伸进中国,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拯救长城威尼斯义务拍卖”。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私人收藏文物除送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经营文物收购业务,但1992年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经过多方努力,2188件上至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玉器,下到近现代书画等被推出,这成为“破冰之拍”。

几乎是同时,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开始四处招兵买马。王雁南因为没受过相关训练而感到犹豫,但陈东升说:“不找你还是要找别人,别人也是没学过的。”从此,她转战到拍卖领域。

懵懵懂懂首拍,创下纪录

1993年5月18日,中国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了成立仪式,成为第一个“中国”字头的全国性股份制现代化拍卖行,公司全名缩写是“CATA”,陈东升依读音想出了“嘉德”二字,王雁南则想出“GUARDIAN”与之对应。

王雁南回忆,最初为征集拍品,大家想到打广告,“选择的报纸都是《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都是老户人家,这些人可能有东西。”嘉德也请文博专家开研讨会,很多人认为政策不行,但时任北京文物公司总经理的秦公等人挺看好这事。那次拍卖征集在王雁南看来是用“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民间,一条是机构支持。

1994年3月27日,嘉德首场拍卖会在长城饭店举行,“当时我们懵懵懂懂,不知道行业内的规则。用得着在五星级酒店拍吗?很多人士捏了一把汗。”当天,除了香港资深藏家张宗宪外,王雁南还看到了不少香港年轻一代、新加坡、马来西亚藏家的面孔,她回想,或许是当时合作的一些机构起到了作用。

这场拍卖会出现了两件超过百万元的文物:齐白石的《松鹰图》以176万元成交,张大千的《石梁飞瀑图》以209万元成交,且创下了当时中国书画拍卖成交最高纪录。东西全都卖出去了,整场拍卖成交总额达到1423万元。

国内藏家也大受鼓舞。在王雁南的记忆中,一个文革前就开始玩收藏的老干部一看完后就有意将其所藏的齐白石《十二开山水册页》推向市场,“这位藏家代表了最后一批文革前玩收藏的老干部,以前从未敢想这些艺术品还能堂堂正正交易。”这件拍品在1994年嘉德秋拍中以517万成交,创下当时齐氏画作拍卖世界纪录。

海外藏品回流,中国书画破亿

1995年嘉德秋拍,海外回流的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零本一册以143万元高价成交,创中国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1996年嘉德秋拍,傅抱石的《丽人行》以1078万元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第一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不过,在王雁南看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被认可的指标之一还是“海外的东西开始找我们了”,文物系统的人当时想着防止中国的东西出去,从没想过出去的东西还能回来,“于是政府也很支持,马上调整政策。”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和翁同龢藏书也成为王雁南从业以来最值得回味的两件拍品。2002年,王雁南说屏着呼吸看到海外回流作品《写生珍禽图》拍价到了300万美元,“由于海外的参与,价格跳跃出了中国封闭的价格体系。这对市场是很大的教育,并不是说国内藏家拿不出那么多钱,而是当时大家看不到,这东西是值这么多钱的。”那一次,王雁南等人在国内便体会到国际市场的感觉。

2009年,中国书画三次打破最高成交纪录,中贸圣佳推出的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率先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带进亿元时代,随后,嘉德推出的朱熹等七家书法也以1.008亿元成交。此后,亿元拍品不断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拍卖中出现。

修建艺术中心,促进鉴赏与教育

1997年4月,嘉德公司香港办事处设立。王雁南等人预计举行首场拍卖会,然而一场亚洲金融风暴将设想吹跑。

15年后,中国嘉德在香港举办了首拍,并展现了其在中国书画和古典家具拍卖上的优势。王雁南说,最大的改观还是自己,“1997年我们还比较小、比较弱,这么多年后,应该是准备好了。”这也是中国嘉德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一步。

目前,中国美术馆南边的嘉德艺术中心正在修建,在王雁南看来,拥有自己的拍卖场所,是每个拍卖公司的梦想。在规划蓝图中,未来嘉德将根据业务需求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全方位发展以文物艺术品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王雁南心中的拍卖显然不止于槌起槌落之间,“这个行业更多的还要靠艺术教育和艺术鉴赏的提高”。

人物名片

王雁南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创始人之一。1977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3年毕业于美国阳伯翰大学夏威夷分校。曾任国防部外事局翻译、北京长城饭店副总经理。

张先《十咏图》开创了国家博物馆从拍卖市场购买文物的先河。-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先《十咏图》开创了国家博物馆从拍卖市场购买文物的先河。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石涛《竹石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石涛《竹石图》。

清乾隆官窑《广彩开光人物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官窑《广彩开光人物碗》。

金代《榆次窑玉壶春瓶》。-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代《榆次窑玉壶春瓶》。

阎立本《孔子弟子像》(局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阎立本《孔子弟子像》(局部)。

回购米芾《研山铭》首次动用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

火箭般蹿升的天价、财富阶层的财富游戏,这并非20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缩影。20年来,拍卖场上的槌起槌落也上演了一场场完美的文化传承戏码。1995年,故宫博物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北京翰海以1980万元买下北宋张先《十咏图》。从此,不少稀世珍品,通过拍卖市场重新回归,其中要属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动作最大。

故宫博物院

1995年秋拍,北京翰海推出稀世珍宝北宋张先《十咏图》。资深专家徐邦达力排众议,力主购买,在中央、国家文物局领导支持下,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买下,从此开了国家博物馆从拍卖市场购买文物的先河。

1995年以500万元,从中国嘉德购买石涛《竹石图》;

1996年以880万元,从北京翰海购买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2003年以2200万元,从中国嘉德购买隋人索靖《出师颂》等。

中国历史博物馆

1996年从北京翰海购买了大批稀缺珍贵的文物藏品: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清乾隆《银合金兽面铺首》(8.8万元)、带“榆次县孟家井烧来”铭款的金代《榆次窑玉壶春瓶》(4.81万元)、清乾隆官窑《广彩开光人物碗》(2.2万元)、钤有“教育部中央观象台颁发历书之印”的1915年刊本《洪宪元年历书》(0.2万元)、《影印四库全书四种》(0.22万元)、《京张铁路摄影集》和詹天佑致黄锡臣书札(3.08万元)、唐朝苏敬撰《新修本草存十卷》(7.7万元)等。

首都博物馆

2000年,从北京翰海购入佚名宋人《梅花诗意图》和明吴纳《孔子与七十二贤图》,分别为880万元和15万元。

2002年至2004年,从中贸圣佳陆续购入郑燮《手书五经册》(550万元)、阎立本《孔子弟子像》(800万元)、明嘉靖《素三彩观音》(184.8万元)、顾洛《蚕织图卷》(341万元)、王炳《倩园八景·燕京八景图卷》(132万元)等。

其他收藏机构

国家文物局

2002年,国家文物局在财政部设立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当年,米芾《研山铭》在中贸圣佳定向拍卖,由国家文物局指定的国有文物收藏机构定向竞投,最终以2999万元成交。

上海博物馆

2000年、2002年,分别从中国嘉德购买了宋高宗《养生论》和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价格均为990万元;2005年以506万元从中贸圣佳购买了金陵八家中高岑的《江山无尽图卷》等。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2009年从中国嘉德公司以554.4万元优先购买了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

上海图书馆

2000年,经过中国嘉德努力,以450万美元购下了翁氏藏书中古籍版本80种,542册,其中有宋代刻本11种150册,元代刻本4种50册。

中国印刷博物馆

2001年从北京翰海以159.5万元购买了宋刻本《春秋经传》一册,成了该馆镇馆之宝。

郭沫若故居博物馆

2001年从北京翰海购买了三件郭沫若书法精品(11.88万元)。

采访对象:赵榆(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与20年前拍卖现场(左图)相比,如今的拍卖充分利用了各种多媒体,使拍卖变得更加直观立体。-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与20年前拍卖现场(左图)相比,如今的拍卖充分利用了各种多媒体,使拍卖变得更加直观立体。-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与20年前拍卖现场(左图)相比,如今的拍卖充分利用了各种多媒体,使拍卖变得更加直观立体。

从二十年前的开拓到今天的追英赶美,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而这一切的原点要从1992北京国际拍卖会开始说起。时任北京贸易信托公司业务科副科长冯家驳为我们回忆了这段往事。1991年,因筹备92北京国际拍卖会,冯家驳主持北京首家拍卖企业“北京市拍卖市场”具体工作。

筹备 副市长挂帅国际拍卖“筹委会”

改革开放,从整个社会大气候来看,作为市场调节手段的“拍卖”也在开始酝酿。第一批搞拍卖的是信托行业。1988年5月14日,由北京贸易信托公司成立的北京首家拍卖企业“北京市拍卖市场”(1995年更名为“中联国际拍卖中心”)开业。中国拍卖的槌声惊动了世界,就连苏富比公司也表示出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兴趣。

那时资讯不发达,尽管也看到过国外对凡·高《向日葵》拍卖的新闻,但所知信息还是非常少。中国拍卖只能在摸索中前进。1991年的2月9日和3月9日,北京市拍卖市场为振兴拍卖,搞了两场联谊拍卖会。时值北京市政府提出要做92黄金国际旅游年,荷兰国际贸易咨询公司的彼得·杨森建议同步搞一个92旅游拍卖会。但当时国家政策是文物须由文物商店统一经营、统一销售,民间是不可以交流的。而我希望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进行一些的突破。终于,领导同意一试,组织了一个由张健民副市长领导的92北京国际拍卖会筹备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彭思齐作为组委会成员亲自组织领导。

回放 近200名警察为“天价”拍卖护航

经过一年零八个月,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海关等多方面的支持下,这一场国际拍卖共组织了中国瓷器、金银铜器、珠宝玉器、木器钟表、书画邮品、纺织品、烟壶、汽车等八大类,共2000多套拍品。其中,国家文物局特批了232件文物,最古老的一件文物是西周的《“内”铜爵》。二十一世纪饭店剧场的拍卖现场,配备了130名治安警察、65名武装警察、72位各个语种的翻译以及130多名中外记者。买家凭票入场,门票更是高达456美元一张。

当时中国内地没有文物艺术品拍卖经验,没有正式的拍卖师,特请来香港拍卖师胡文棨主槌。彭思齐副局长更从香港请来著名收藏家张宗宪捧场。张宗宪是走进世界文物拍卖市场的中国第一人,和香港、台湾、澳门一些大收藏家的参与对于这场拍卖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拍卖会共成交235.1万美元,但在中国拍卖史上是大家公认的第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开了先例。彼得·杨森曾在北京文物商店仓库留下一张推开大门的照片,我当时想:这场拍卖会可能会是推开了中国内地文物拍卖市场大门的一次活动。口述:冯家驳

同题问答

自文物艺术品市场大门被推开后,收藏文化在慢慢兴起,中国艺术品文物价值、市场价值也因市场之手被凸显。不过,近两年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狂飙突进,让文物拍品更多地成为资本游戏。究竟20年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有何意义,现在急需解决完善的又是什么,业内专家讲述了各自观点。

人物身份

张晓刚(当代艺术家) 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成交,是目前最贵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顾振清(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 国内第一批艺术策展人。2006年曾策划“中国馆:利物浦双年展独立项目”,2007年新加坡博览会上曾策划 “中国梦:乌利·希克收藏展”等大型展览。

欧阳树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1995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成立,成为拍卖行业自律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赵榆(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著名评论家,是中国嘉德、保利、北京翰海、中贸圣佳等多家拍卖公司顾问。

蔡铭超(收藏家) 1996年开始收藏。2006年,以1.16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创造了中国工艺品的成交价纪录。2009年2月底,佳士得拍卖会上,高价拍下圆明园兽首而不付款,引发争议。

【意义】

新京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20年来,对文物艺术品市场最大的意义在哪?

【发展】

新京报:近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超过英美,跃居全球第一。但同时国内也有收藏家指出中国艺术品价格已经被透支了10年。你怎么看近两年的这种急速发展?

新京报:你觉得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急需完善的是什么?

【未来】

新京报:对于未来五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你有怎样的期许?

赵榆:拍卖是一对多的商品交换形式。因价高者得,所以最能体现文物艺术品价值,以及国际地位。同时也向公众普及了文化知识、增强了对文物艺术品的保护意识。

张晓刚:有了拍卖市场以后,对当代艺术家影响特别大,包括价值观、艺术判断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方式。

欧阳树英:如果说20年中,文物艺术品拍卖发展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借助市场的力量,逐步实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回归。此外,随着海外回流市场规模日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不断被刷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中国价格”不仅重新树立了中国文物的国际地位,也推动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世界定价权“回归”中国。

蔡铭超:通过拍卖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更了解自己的历史。

赵榆:中国艺术品发展还是要脚踏实地。近两年来中国艺术品发展很快,很喜人,但也有很多虚数在里面。现在北京已经与纽约、伦敦、中国香港形成四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但一流的艺术品市场还是在美国,他们的市场更发达、更强大。

欧阳树英:连续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超过英美,跃居全球第一,应该讲,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快速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集中体现。但另一方面,我们讲这只是体现了市场数量增长的一个方面,客观地说,市场的质量提升还有待加强。

蔡铭超:质疑这个问题的更多的是国内。国外一幅油画十几年前就拍到了几个亿,怎么没有去质疑。这还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

顾振清:艺术市场依托的还是艺术家,但我们缺乏对艺术家学术含金量、文化含金量的认识。艺术市场中,如果对艺术缺乏学习,投资、投机心理很浓,就会出现问题。

张晓刚:20年其实很短,西方拍卖都发展上百年了。拍卖本来是二级市场,反而比一级市场重要。作为艺术家不应该关心拍卖,拍卖应该是藏家之间发生的,但现在拍卖经常直接与艺术家发生关系。

欧阳树英: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业务品类方面仍需继续开拓,在服务水平方面有待提升,在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总之,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个子长得很快,但还需要继续强身健体。

顾振清:内地市场主要还是投资、投机市场,泡沫比较集中。相比西方的收藏更多的是“在库”,永久性库存,我们则是“在途”、临时库存。

赵榆:未来五年是下一个高涨的酝酿期。从2009年到2010年是第三个高涨期,此后5年则是平稳发展期。

张晓刚:就当代艺术领域,希望这一市场能正常稳步上升。艺术家需要良性的艺术环境。

欧阳树英:未来五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特别需要关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和国外拍卖业处在同一竞争舞台的国内艺术品拍卖行业需要关注品牌和诚信建设,并在“坚实底盘”的过程中稳步推动市场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