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国际佛造像专场

金铜神躯 菩提妙相

——2008年北京中鼎迎春拍佛像评述

在今年的艺术品市场上,最为活跃的艺术品类当推佛教造像。在春季拍卖中佛像就有惊人的表现,进入秋季又掀起更大的高潮,相继有七家拍卖公司推出佛像专场,拍品总数达到千余件之多,大有铺天盖地、压倒一切之势,令人欣喜,更叫人惊奇。佛像何以出现如此规模,我想原因有多方面:与国家富强有关,所谓盛世兴收藏;与佛像在艺术品市场十余年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收藏队伍、丰富的实物资源和稳步上升的价格走势有关;也与国际市场上佛像频频现身,形成遥相呼应的态势有关。但是,最为重要的应当与佛像自身的魅力和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佛像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不仅重在表现佛教的基本追求和理念,彰显佛教的理想主义精神,同时也烙印着深深的世俗社会印痕,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神韵,展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恢弘理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意义上讲,今年佛像的火爆可谓佛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在较大范围内民众心理上的回归,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

北京中鼎拍卖公司与时俱进,今秋也推出了70余尊佛像拍品,皆为金铜造像。其数量虽不如其他公司的专场多,但质量也相当可观,可谓种类繁多,造型各异,风格多样,精品荟萃,将为今年的佛像市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其中,值得我们注意有如下几类造像:

一、清宫及宫廷风格造像。为此场拍卖的重点,其中有四尊明显标记的清宫造像,分别是紫檀座铜镀金无量寿佛、紫檀座铜镀金文殊菩萨、铜泥金绿度母和铜镀金无量寿佛,皆为乾隆时期制品。其中,紫檀座无量寿佛像最为突出,其珍贵之处并不在佛像本身,而在其台座和背光上。台座和背光皆由紫檀木精雕细琢,背光上又嵌有雕饰繁缛的纯金背屏,背光后部中央竖刻“大清乾隆年敬造”款识,小铜像悬供于背光中央位置。整体造型大气,工艺精致,不仅体现了皇家艺术气派,同时也反映了清宫佛像供奉的独特形式。铜镀金无量寿佛像台座底边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识,标明是为乾隆皇帝六十大寿铸造的祝寿佛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另外两尊造像上分别刻“瑜伽根本”和“大清乾隆年敬造”款识,形式十分独特,也显示了乾隆宫廷造像不同的造型样式。宫廷风格造像是指模仿宫廷风格制作的一类佛像,拍品中数量较多,有无量寿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白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十一面观音菩萨、四臂观音菩萨、绿度母和马头金刚等。这些造像皆用黄铜铸造,铸胎厚重,风格写实,与宫廷风格极其相似。共有康熙和乾隆两种风格类型。如无量寿佛、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四尊像,造型挺拔,衣缘刻花,莲花座宽大周正,正面座壁对称垂搭帔帛,莲瓣饱满肥实,整体做工精细,就体现了康熙宫廷造像明显特点。乾隆风格以白上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最具代表性,其整体风格和做工与乾隆宫廷造像如出一辙,尤为难得的是它们皆保存了完好的封藏,而且题材特别稀少,造型复杂,综合品质堪与乾隆宫廷造像相媲美。另外,一尊鎏肉不鎏衣的四臂观音菩萨像也值得我们注意。此像造型优美,风格古朴,具有东印度造像明显遗风,而且工艺独特,腿部衣裙上以红铜和白银镶嵌出花纹图案,整体风格和工艺与清宫仿古造像难分伯仲。

二、西藏地区造像。主要为元明两个时代制品,数量较多,精品集中。如元代铜镀金不动佛像,头微下颌,头顶平缓,额宽面短,胸肩宽阔,肌肉饱满,四肢壮硕,造型大方,气韵十足,体量虽小,但时代特征鲜明,体现了元代造像典型风貌。明代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身躯挺直,姿态优美,金水灿烂,绚丽悦目,尤其是它那简洁的衣纹突出了躯体和肌肉的自然起伏,饱满而齐整的莲花瓣如夜空繁星,衬托出尊像的典雅与华贵,整体风格纯熟,技艺精湛,手法细腻,体现了藏传佛像艺术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和艺术水平。明代绿度母像造型小巧,气韵非凡,满身镶嵌有绿松石和红珊瑚;莲花座下有完好的封藏,封底盖上刻画的十字金刚杵线条苍劲有力,集华美与古朴于一身,令人爱不释手。另一尊绿度母像风格、气韵与此尊相似,不同的是它头部的发箍,胸前的项圈、长链,面部双目和手足钏镯皆以银镶嵌,体现了当时西藏地区造像的一种特殊工艺和特殊风格样式,也弥足珍贵。其他的几尊明代造像亦各具风采,主要体现了浓郁的藏地民族艺术特色。长期以来,很多人皆以漂亮与否评论佛像品相优劣,这是一种误区。其实有些佛像看上去虽不漂亮,但别有情趣,耐人寻味,比起那些庄严妙好的造像更能激发人们的遐想,带给人们更多的艺术享受。

三、汉传佛教造像。在全部拍品也占有较大分量,有十六国、宋和明清等不同时期作品,其中也不乏精品。如十六国时期铜释迦牟尼佛禅定像,形象古拙,样式独特,整体风格受到了印度犍陀罗艺术明显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中土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是一尊难得的早期汉传佛像精典之作。铜镀金阿弥陀佛像造型端庄,形象庄严,气势恢弘,是其中最大的一尊,代表了明代中原佛像的典型风格,是家庭佛堂供奉的理想主尊。铜镀金白衣观音菩萨像跏跌正坐,双手结定印,体现了观音菩萨庄严妙好的圆满德相,其华丽的衣着装饰、流畅柔美的衣纹和通身光灿亮丽的施金,给人流光溢彩的艺术美感。铜泥金大悲观音菩萨像头戴高花冠,花冠正面安化佛阿弥陀佛,身着天衣绸裙,装饰璎珞珠宝,跏趺端坐,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杨柳枝,表示以大慈悲遍洒甘露水,为众生消灾避难,造型标准,形象庄严,工艺精湛,体量高大,十分难得。另一尊铜漆金大悲观音菩萨像,慈眉善目,面相饱满,体态丰腴,彰显富贵之气,特别是其通身红漆贴金,交光互耀,传递出神秘的宗教气氛,令人心生恭敬。另外还有一尊大势至菩萨像也弥足珍贵,其优美的体态,神秘的微笑,简括自然的衣纹,显示出卓尔不凡的高雅气质。大势至菩萨造像在市场上非常少见,如此完美者尤为难得。

四、蒙古风格造像。蒙古风格是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形成的藏式造像风格,由清代藏传佛教四大活佛之一的一世哲布尊丹巴(蒙古语称“扎拉巴札”)首创,盛行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种风格以印度帕拉造像为粉本,同时融入了西藏、汉地和蒙古多种艺术因素,佛像造型优美,躯体健壮、头部高昂、胸部坚挺、结构匀称、做工精细、装饰简洁,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佛像爱好者和收藏家关注和喜爱。本场拍品中有三尊蒙古造像,皆具典型风格,其中的三世达赖喇嘛像尤其突出,不仅造型完美,品相一流,题材稀少,而且保存了完好的封藏,尤其是封底盖上刻画的十字金刚杵采取镀金处理,体现了蒙古造像的独特的封藏技法。

最后,还要隆重推出三尊佛像,堪称本场佛像拍品中最为耀眼两件精品。其中一尊是清雍正斗战胜佛。此像面相妩媚,造型优美,工艺精致,品相完美,艺术水平堪称一流。而尤为难得的是,在莲花座上刻有“果亲王诚造”汉文款和藏文佛名款,标明了造像年代、题材和出资造像人,由此而知它是康熙皇帝第十七子,历侍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位尊权高的果亲王于雍正时期施资铸造的一尊斗战胜佛。它填补了清代雍正时期造像实物的匮乏,对研究清代雍正时期藏式佛像风格、果亲王奉佛和藏传佛教在宫廷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再一尊是清中晚期铜嵌珊瑚大红司命主。此像突出之处在于它从多方面表现了清代蒙古地区造像的艺术特点:造像题材是蒙古民族最为崇信的题材;造像技术是内蒙古地区惯用的捶揲法;而装饰上又选用了蒙古人喜好的金、银和珊瑚宝石等材料。因此可以说是一尊最具蒙古民族艺术特色的造像。其中,它满身的镶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像身用铜胎捶揲成形后,外表以红珊瑚满身镶嵌,铜胎完全被珊瑚珠掩盖,就连左手所持人心也由一枝大珊瑚制成,用材之讲究,工艺之繁复,可谓世间罕有,表现了历史上蒙古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佛教的虔诚信仰。第三尊是铜度金无量寿佛像。此像结跏跌端坐,姿态挺拔。头戴镂空状花冠,耳际宝缯飞扬,面相圆润,神态安详。身着天衣绸裙,装饰璎珞珠宝,双肩披帔帛。帔帛在两手腕绕成半圆形,然后从两腿下对称垂搭在莲座正面,美观大方。帔帛及裙子皆用写实手法表现,尤其是垂于座前的帔帛写实性极强,给人以强烈的丝织物感觉。全身的衣饰上还镶有红宝石和绿松石。莲花座造型宽大,仰覆莲花瓣上下对称分布,宽肥饱满,头部皆有卷草纹装饰,做工极其讲究。整体造型大方,气势恢宏,工艺精致,品相完美,堪与康熙宫廷纪年造像相媲美,堪称清代康熙造像的精典之作。

预祝拍卖取得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